深圳海绵城市建设观后感合集(8)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2]陈义勇,俞孔坚.古代“海绵城市”思想———水适应性景观经验启示[J].中国水利,2015(17):19-2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78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建设相当缓慢,改革开放后,经过20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城市化率从17.92%增长到1998年的30.42%,迄今已达58.52%。“现在看来,这段城市化进程是有点粗放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分院副总工程师任希岩说,“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部分城市将注意力集中于土地快速开发上,并没有科学地关注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作用。”过度关注地上发展,选择性地忽视城市和自然融合的机理,由此带来的诸多城市问题,正在城市规模扩张的催化下愈演愈烈,城市内涝就是其一。相比于原生态的空间,城市创造了一种新的水文环境,打乱了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沥青和混凝土取代了土壤,建筑物取代了树木,汇水区和雨水管道取代了自然流域。雨水无法被吸收、蓄积,按照“水走故道”的规律,沿着一定的竖向条件从高至低流动,被淹没的马路实际上是被当作了原始的行洪通道。
(摘编自李明子《“危险城市”的自救》,《中国新闻周刊》总第862期)
材料二:
近日持续的极端天气让我国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灾害:成都城区多处积水,市民出行困难;南京也开启“看海”模式,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广州受台风“艾云尼”影响,积水引起市民触电致死的伤害性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不可否认,极端天气增加,尤其是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尤其在特大型城市,在“热岛效应”①、“雨岛效应”②的催化下,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内涝灾害。但是回看我们的城市:在城市化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大量的城市设施建设却导致硬地面积增大,阻碍了雨水下渗过程,形成了地表径流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同时,在汇流过程中,大部分地表径流通过排水管网汇集到河道,使位于河流下游的城市排涝压力 陡增。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大范围、高密度的开发利用,如停车场、地铁、下穿隧道等,会导致排水系统形成“盲点”,从而暴发形成内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78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建设相当缓慢,改革开放后,经过20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城市化率从17.92%增长到1998年的30.42%,迄今已达58.52%。“现在看来,这段城市化进程是有点粗放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分院副总工程师任希岩说,“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部分城市将注意力集中于土地快速开发上,并没有科学地关注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作用。”过度关注地上发展,选择性地忽视城市和自然融合的机理,由此带来的诸多城市问题,正在城市规模扩张的催化下愈演愈烈,城市内涝就是其一。相比于原生态的空间,城市创造了一种新的水文环境,打乱了原有的蓄水排洪模式。沥青和混凝土取代了土壤,建筑物取代了树木,汇水区和雨水管道取代了自然流域。雨水无法被吸收、蓄积,按照“水走故道”的规律,沿着一定的竖向条件从高至低流动,被淹没的马路实际上是被当作了原始的行洪通道。
(摘编自李明子《“危险城市”的自救》,《中国新闻周刊》总第862期)
材料二:
近日持续的极端天气让我国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灾害:成都城区多处积水,市民出行困难;南京也开启“看海”模式,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广州受台风“艾云尼”影响,积水引起市民触电致死的伤害性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不可否认,极端天气增加,尤其是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尤其在特大型城市,在“热岛效应”①、“雨岛效应”②的催化下,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内涝灾害。但是回看我们的城市:在城市化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大量的城市设施建设却导致硬地面积增大,阻碍了雨水下渗过程,形成了地表径流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同时,在汇流过程中,大部分地表径流通过排水管网汇集到河道,使位于河流下游的城市排涝压力 陡增。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大范围、高密度的开发利用,如停车场、地铁、下穿隧道等,会导致排水系统形成“盲点”,从而暴发形成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