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苏轼和黄州寒食的观后感摘录(2)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苏轼和黄州寒食的观后感摘录70条


黄字,横向笔画较多,第一个横稍平,第二个横向上倾斜,第三个横再极力向上,打破平行。
州字,避免雷同,三个竖画走向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也有变化。
三字,打破常规的三个横画,用三个点来概括三个横画。
两字,横画的下半部分改变向右伸展的思维惯势,极力向左伸展。
秋字,纵向笔画写得很短,横向又拉长,造成石压蛤蟆的效果。
卧字,纵向笔画短,左边结构结束后右边笔画向右上方伸展,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避免字过于方正。
寒字,第一笔点画不在宝盖中间而是靠右侧。
这些结字因素构成苏字的字形特点。苏轼认为,作字的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从大处着眼,正所谓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一结字命题也是对前人结字理论的超越,体现了他不与人同的创新精神。
三、无意创作
宋人书法尚意,此意为重哲理性,重书卷气,重风格化,重意境表现。在这种书风的影响下,书家尤其注重创作中的个性化和独创性,书法更能表现个人意趣、情怀和审美取向。宋人尚意书风打破了唐人尚法书风的严谨法度对书家个性的束缚。
字是情感的外露,苏轼在书写《黄州寒食诗帖》过程中思绪跌宕起伏,通篇也彰显动势,苍茫惆怅。苏轼将心境的起伏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中锋,或侧锋,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
苏轼从自我来黄州开始书写到两月秋时,字形较小,书写上也比较平稳从容,秋字之后,诗人的情感有了一个起伏,字形变大,笔墨浓重,到夜半真有力至第一首诗的结尾,心情逐渐平静。第二首诗开始诗人重新提笔蘸墨,内心悲苦无法抑制,用笔尺度更大,着墨更多,似乎要将心中的压抑一鼓作气全部发泄出来,当写到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时,又有内心悲愤却又无语凝噎之感。诗人落款处只写了右黄州寒食二首,未录姓名和写作时间,让我们看到一个在困顿中萧然离去的身影。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因诗人灌注的情感,增加了更多的魅力,我们临习此帖时,似乎能看到千百年前苏轼在风雨漂泊的小屋中记录此诗的情景,与苏轼直接对话,让不会说话的汉字更加鲜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