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思维的观后感细选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杜威将反省思维定义为:“现有的事物暗示了别的事物(或真理),从而引导出信念,此信念以事物本身之间的实在关系为依据,即以暗示的事物和被暗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反省思维能够激励人们去探索,其旨在得出结论,因此,为了求得结论而必须去找出各种证据验证,在做学问的时候,提出一个课题,发现了事情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严密的调查研究,而只是通过各种文献或者其他方式阅读其他人的结论,从而就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并不能真正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真正的反省思维,应该具有主动性、持续性、周密性,是自觉的有意的努力。
作者也阐述了学校情境和思维训练的关系。杜威提到,他人习惯对受教育者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人的本性中就有模仿性。在教育过程中榜样比训导更为强大有力,教师是思维做出反应的促进因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课业的影响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他人习惯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经常面对的教师就是榜样,他们以教师的行为为模板,在无疑是的情况下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这不仅是因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有较高的权威,学生在此阶段的模仿天赋也是重要原因,教师的职业劳动有强烈的示范性,这种示范作用是一种无声的强有力的教育力量;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杜威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规范教师的行为:首先,避免“以己度人”。
凡是学生同教师态度一致的,便受到鼓励,不一致的便会受到轻视或误解,鼓励那些与教师性格相似的偏重智力发展的学生,而排斥那些认为实际才干更为要紧的学生。这种情况在中国的教育界普遍存在,教师对于那些认同自己观点或是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一致的同学,就会产生好感,认为这个学生就是好学生,而对于那些用自己的真实看法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往往得不到老师的称赞。在这里,我想到了学生激励,在何种情况下进行何种激励以使学生能够更有动力的前进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学生管理手段,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在班级中,教师应该针对班上不同的同学提供不同的强化物,并且也要考虑到年龄因素,有时候一味的`鼓励称赞对学生来讲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教师的称赞必须是真心的觉得这个学生好,这个学生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教师,发自内心的称赞,而不应该是为了称赞而称赞,那样反而没有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就比如说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他做对了一个很简单的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对他说“你真聪明”一类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小看他,一方面对教师的表扬感到不屑,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