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弟子罕读后感集合(7)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丑话大家都不爱听,不过甜言蜜语谁都爱听。谁不喜欢别人恭维自己,谁不喜欢被拍马屁呢。可是,千万别忘了“巧言令色,鲜矣仁”。别人恭维的话,有几句是真的,有几句是假的,你一定要学会分辨,别都照单全收。一个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若是被人夸几句,就飞上天了,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一定会摔得很惨。古代有多少帝王就是被淹没在这种甜言蜜语中。昔日,乾隆写了几首歪诗,就被臣下夸得天花乱坠,简直就是李白再现。所以英明神武的乾隆处处留诗,来夸耀自己的才华,须不知赤裸裸地把短板展现在别人面前了。就像童话里的那个没穿衣服却招摇过市的皇帝,明明是赤裸着身体,还以为自己身着盛装。全世界的人都在骗他,他却不自知。
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是容易犯这个错误。因此当你身边的人都在夸你的时候,你该反思了,你该分析了。这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自己,而不是醉死在甜言蜜语的酒缸子里。
总之,对于别人提的建议,不管是对是错,是好听还是难听,先别有情绪波动,心态平和地分析,辨别。最终再决定何去何从。
子罕篇读后感2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何晏《论语集解》说:“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刑昺疏:“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也。罕,希也;与,及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朱熹则同意程颐的观点: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谈到:“《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生平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很少。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
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是容易犯这个错误。因此当你身边的人都在夸你的时候,你该反思了,你该分析了。这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自己,而不是醉死在甜言蜜语的酒缸子里。
总之,对于别人提的建议,不管是对是错,是好听还是难听,先别有情绪波动,心态平和地分析,辨别。最终再决定何去何从。
子罕篇读后感2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何晏《论语集解》说:“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刑昺疏:“此章论孔子希言难考之事也。罕,希也;与,及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孔子以其利、命、仁三者,常人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朱熹则同意程颐的观点: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谈到:“《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生平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很少。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