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1918观后感摘录(23)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本教育经典书。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震憾了我,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经历,在这里我不能一一列举,就以以下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谈谈我的感想。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觉得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是希望我们教师教育儿童是应持有个别对待的态度,即“因材施教”。书中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的确,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些差异源于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的教育方式,源于孩子的生活环境等,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在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此时,教师就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以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对于信息技术而言由于小学阶段各学校重视程度、办学条件的差异,家庭经济、家长的思想意识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取向等原因使得中学生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否认的。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震憾了我,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经历,在这里我不能一一列举,就以以下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谈谈我的感想。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觉得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是希望我们教师教育儿童是应持有个别对待的态度,即“因材施教”。书中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的确,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些差异源于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的教育方式,源于孩子的生活环境等,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在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此时,教师就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以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对于信息技术而言由于小学阶段各学校重视程度、办学条件的差异,家庭经济、家长的思想意识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取向等原因使得中学生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