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谋杀的道德观后感汇聚(11)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日高邦彦是加害者,还是被害者,这根本不重要。他正直,倔强,坚强,他救了野野口又原谅了野野口,他成为了作家,又有出色的才华,他的存在就是一切产生的原因,他的故事根本就不重要,他只不过是伤痛之花的肥料,是在阴暗里猖獗生长的恨意的养分。
这种恶意就好像是无形的丝,一点一点从人的身上抽出,缠绕,看不见也摸不着,积年累月的蔓延着,在某一时刻,就猛地勒紧喉咙。你最终都不知道,一切因何而起,恶意因何而生。
谁对谁错,谁活该谁冤枉,这根本都不重要,恶意是恶意本身,恨也是恨本身,我们都是故事的讲述者,除非上帝作为键盘侠来给我们打分。
致命id观后感1
《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电影。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motel剧情部分写照着一个分裂人格内心的世界。
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诗的资料暗示母亲是为不良的女人,种种迹象证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一场暴风雨,穿插式的叙事方式,暗示着某种分裂、紧张、无逻辑的想象,是导演赋予分裂人格的间接诠释。分裂人格者正进行的实验剧场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没有逻辑似的时间与空间,气氛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诊断出拥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样,那是因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实的人。这不经意相聚的十个主角实际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

谋杀的道德观后感汇聚66句


影片一开始一大段对人格分裂症病情描述、对罪犯童年母亲是不良的女人的交代也是不容忽视的。心理分析学家认为人格分裂者会有三种病态的倾向:其一是恋母情结,其二是恋尸性格,其三是自我迷恋。因母亲身为不良的女人,将他关在汽车旅馆的记忆,于是幻想出一个汽车旅馆的场景,一个巴黎的不良的女人,十分厌恶不良的女人的假旅馆老板。恋尸性格的隐喻出此刻那看似诡异的钥匙不停伴随尸体,其它分裂出来的"人格有些代表懦弱、有些意味自尊心强、有些是劣根性、有的则是理性般的自我反省潜力。他有时回想起母亲,偶尔爱恋着他,用警探的人格说着“我没去过巴黎”试图勾引着母亲,却被拒绝;有时她决定置母亲死地,便故意让她遭到横祸;片中警察说自己有时会失去意识,大概就是转换成光头胖子的另一个人格去了;而他在弥留之际说的“我一向都在想你”可能就是恋母情节的体现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