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读懂五首唐诗,感悟五重人生景象(2)

2024-06-14 来源:百合文库
诗人为什么野望?诗歌的头两句说,“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我登到东皋之上,在暮色当中,举目一望,一时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是秋天的色彩,夕阳的余晖照在座座山岭之上。这样的景象真美。那么诗人想回家吗?不想。他只想在这原野里静静地看下去。于是,他又看到了“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放牧的人赶着小牛犊回了家,猎人带着猎物也回来了。天色已晚,放牧的人、猎人等都纷纷回了家。“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然而,大家相顾不相识,即便如此,“我”也想长啸当歌在山野里过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诗中“采薇”一词,出自《诗经·小雅》。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以“采薇”指归隐或隐居。
人们不禁要问,王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王绩(约589-644),初唐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县(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唐代诗人王勃之叔祖。性格真率简傲,诗风清新质朴、疏野淡远,一反齐梁绮丽淫靡之风,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先声。

读懂五首唐诗,感悟五重人生景象


《旧唐书·王绩传》中,这样介绍:“少与李播、吕才为莫逆之交。隋大业中,应孝悌廉洁举,授扬州六合县丞,非其所好,弃官还乡里。绩河渚中先有田数顷,邻渚有隐士仲长子先,服食养性,绩重其真素,愿与相近,乃结庐河渚,以琴酒自乐。尝游北山,因为北山赋以见志,词多不载。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或经过酒肆,动经数日,往往题壁作诗,多为好事者讽咏。贞观十八年卒。临终自克死日,遗命薄葬,兼预自为墓志。有文集五卷。又撰隋书,未就而卒。”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只做了扬州六合县丞,但这也并非其所好,就弃官回乡。他家里有田地,邻居也是隐士,与其相近,便以琴酒为乐。他年轻时就喜欢过淳朴、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曾躬耕于东皋,人们把他称为东皋子。临去世的时候,还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把自己的后事安排好。他既有学问,又不愿做官,还立志撰写一部隋朝历史,遗憾的是未完成就去世了。
这是王绩本人的小传,可是他的家世又如何呢?据王绩《游北山赋》自述,自家本为太原王氏,是历史悠久的大族。王氏出自姬周,原籍山西祁县,永嘉之际迁到江南,到他这一代,已经在龙门定居五世:“余(一作吾)周人也,本家于祁。永嘉之际,扈迁江左。地实儒素,人多高烈。穆公感建元之耻,归于洛阳;同州悲永安之事,退居河曲。始则晋阳之开国,终乃安康之受田。坟陇寓居,倏焉五叶;桑榆成荫,俄将百年。”他志不在荣华富贵,向往真诚朴素的生活,但自己又是世家望族。他的兄长王通,是隋末大儒,曾经写过一部著作《中说》,比照《诗经》而作,他也不喜做官,致力于著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