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登 | 爱是越过肉身的降临——评ranana小说《爱人万岁》(2)
《爱人万岁》书影
在《爱人万岁》中,作者ranana为龚小亮设计了两重难题,一是龚小亮是否可以重建生活,二是他又该如何赎罪。作者紧扣劳动、赎罪和死亡三个主题,围绕龚小亮——戴明月的互动关系对以上的两重难题进行了叙述。
劳动是龚小亮的生活主轴。监狱里的劳动是龚小亮的具身体现,也是他“改造”的意义。在龚小亮出狱找不到工作时,收留他的小饭馆老板老文一家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龚小亮通过在小饭馆的劳动重新建立了面向生活的轨道,因为身体能经过劳动而进行创造,如哈拉维所言“我们经验过、并形成理论的自然和文化都会被我们的劳动改变。我们接触并因此知晓一切,包括我们的有机体和社会体,都因劳动使我们成为可能。”龚小亮正因为劳动而看到了所谓正常生活的希望。
在小饭馆里,他认识了嘴硬心软的老文,和善的老板娘,恋慕他的巧巧,以及知道他背景但没有揭发他的报社记者。其中巧巧的出现不能说给了他救赎,但也让他有了做梦的力气。而跟随教堂的信众一起做义工也是其中一环,在作者笔下的教堂生态中,信仰上帝、再去行善看似是最简单和快速地消除自身罪恶的方式,可是龚小亮并不信教,他也拒绝被宽恕,做义工和在饭馆里的劳动一样,是可以让他面对自己还活着这件事的唯一办法。然而戴明月一次次的出现打破了龚小亮的幻象——他虽然拒绝被原谅,但也同样拒绝面对自己的罪行。戴明月的秘密举报,是在警告龚小亮,拒绝面对自己的罪行而重建的生活永远是海市蜃楼,尽管龚小亮自认为自己是在赎罪。
赎罪是贯穿这篇小说的主旨,可是看完也很难说这里的赎罪指向的是谁。龚小亮去教堂忏悔,参加义工活动,本质上和他在监狱里的劳作没有任何区别。他拒绝被原谅是因为自己不配,可是他也不敢面对具体的人,于是只能把自己变成劳动的实体,即便在监狱之外,仍然只能靠这一套制度理解自己。戴明月讽刺他做义工是“给自己找一个明确的赎罪对象”,而那个对象除了和蓝姗有关的戴明月本人,是谁都行。但是戴明月也确实不需要他赎罪,他用蓝姗的死困住龚小亮,强迫他和自己停滞在蓝姗死去的那一刻。他们谁都不知道爱是什么,一个被伤害只会毁掉对方,另一个靠被伤害获得的怜悯来体验情感。
作者对《圣经》里赎罪和死亡的运用并不仅限于表面上人物对于教堂和教义的理解,它同样存在于故事的转折里。龚小亮的两次死亡就是这种情境的再现。在圣经中,人会经历两次死亡,第一次的死来自于肉身,第二次则是对尘世里人的末日审判,而“爱世界的人将永恒地死去。爱上帝,这是复活和不朽的基本前提”(汪民安,《论爱欲》,p.37)。龚小亮第一次的死亡,是因为他无法忍受情感的召唤,而这情感并不是来自于他对蓝姗的爱。他在濒死的幻象里想到戴明月,戴明月变成了他活下去的意义。到这里,龚小亮和戴明月已经从罪人-善人转变为彼此拯救的镜像,龚小亮教戴明月去爱,他把尘世的爱和神的爱融合为一体,他对戴明月说“耶稣降临时,你要做好准备”,死亡成为了爱的仪式。正如蓝姗的死,让龚小亮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爱她,他爱的是想象中的爱情;
在《爱人万岁》中,作者ranana为龚小亮设计了两重难题,一是龚小亮是否可以重建生活,二是他又该如何赎罪。作者紧扣劳动、赎罪和死亡三个主题,围绕龚小亮——戴明月的互动关系对以上的两重难题进行了叙述。
劳动是龚小亮的生活主轴。监狱里的劳动是龚小亮的具身体现,也是他“改造”的意义。在龚小亮出狱找不到工作时,收留他的小饭馆老板老文一家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龚小亮通过在小饭馆的劳动重新建立了面向生活的轨道,因为身体能经过劳动而进行创造,如哈拉维所言“我们经验过、并形成理论的自然和文化都会被我们的劳动改变。我们接触并因此知晓一切,包括我们的有机体和社会体,都因劳动使我们成为可能。”龚小亮正因为劳动而看到了所谓正常生活的希望。
在小饭馆里,他认识了嘴硬心软的老文,和善的老板娘,恋慕他的巧巧,以及知道他背景但没有揭发他的报社记者。其中巧巧的出现不能说给了他救赎,但也让他有了做梦的力气。而跟随教堂的信众一起做义工也是其中一环,在作者笔下的教堂生态中,信仰上帝、再去行善看似是最简单和快速地消除自身罪恶的方式,可是龚小亮并不信教,他也拒绝被宽恕,做义工和在饭馆里的劳动一样,是可以让他面对自己还活着这件事的唯一办法。然而戴明月一次次的出现打破了龚小亮的幻象——他虽然拒绝被原谅,但也同样拒绝面对自己的罪行。戴明月的秘密举报,是在警告龚小亮,拒绝面对自己的罪行而重建的生活永远是海市蜃楼,尽管龚小亮自认为自己是在赎罪。
赎罪是贯穿这篇小说的主旨,可是看完也很难说这里的赎罪指向的是谁。龚小亮去教堂忏悔,参加义工活动,本质上和他在监狱里的劳作没有任何区别。他拒绝被原谅是因为自己不配,可是他也不敢面对具体的人,于是只能把自己变成劳动的实体,即便在监狱之外,仍然只能靠这一套制度理解自己。戴明月讽刺他做义工是“给自己找一个明确的赎罪对象”,而那个对象除了和蓝姗有关的戴明月本人,是谁都行。但是戴明月也确实不需要他赎罪,他用蓝姗的死困住龚小亮,强迫他和自己停滞在蓝姗死去的那一刻。他们谁都不知道爱是什么,一个被伤害只会毁掉对方,另一个靠被伤害获得的怜悯来体验情感。
作者对《圣经》里赎罪和死亡的运用并不仅限于表面上人物对于教堂和教义的理解,它同样存在于故事的转折里。龚小亮的两次死亡就是这种情境的再现。在圣经中,人会经历两次死亡,第一次的死来自于肉身,第二次则是对尘世里人的末日审判,而“爱世界的人将永恒地死去。爱上帝,这是复活和不朽的基本前提”(汪民安,《论爱欲》,p.37)。龚小亮第一次的死亡,是因为他无法忍受情感的召唤,而这情感并不是来自于他对蓝姗的爱。他在濒死的幻象里想到戴明月,戴明月变成了他活下去的意义。到这里,龚小亮和戴明月已经从罪人-善人转变为彼此拯救的镜像,龚小亮教戴明月去爱,他把尘世的爱和神的爱融合为一体,他对戴明月说“耶稣降临时,你要做好准备”,死亡成为了爱的仪式。正如蓝姗的死,让龚小亮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爱她,他爱的是想象中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