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奔鲁(第三章)(3-1)(转载)(5)
他有个习惯,每隔一旬,要将这十日所经历的事记在竹简上,一月三册,多年不辍。扶苏爱读儒书,尤其推崇曾子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并身体力行,坚持记录,希望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总结中得到自省。
张苍显然对扶苏这个习惯熟谙于心。在车厢的角落里,早已整整齐齐码好了一堆空白竹片,用的还是蜀中的上等篙竹,容易渗墨。每一枚都已削好、烤干,连给编绳预留的契口都留好了。
銮铃有节奏地摆动着,马车平稳地向前疾驰。扶苏在车厢里拿起笔来,把今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一笔一划地写在简上,写满了一简,便放在膝边,再拿起一简。随着脚边的简片越积越多,事情在脑海里也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围绕着咸阳与皇帝的种种谜团,虽然线索纷杂繁乱,不过大体可以分成两条线。
一条线是蓬莱号带回来的那枚玉璧。它自琅琊现身,在湘江被皇帝抛下水中,然后又在平舒道被使者带回咸阳。
另外一条线则是父皇的性情大变。他对咸阳宫阙的改造,他主持铸造的十二金人,还有那遍布宫阙里的荆音呓语,以及那神秘的只能预言一年之事的山鬼,一切线索都指向了楚巫,更准确地说,是指向了芈姓一族的大巫们。这包括了扶苏的母亲、以及写出了《天问》、《九歌》的三闾大夫——别忘了,屈原的身体里,亦流淌着楚国宗室的血液。
一条自鲁而秦,一条自楚而秦,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即是三十六年。在这一年,玉璧重归皇帝的手中,也正是在这一年,皇帝开始了对咸阳城的大改造。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因为父皇交代要找到的那只山鬼,只能预言这一年。
写到这里,扶苏停下笔,掀开厚重的布幔:“张御史,除了李丞相讲的那些,三十六年在咸阳还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张苍头也不回地答道:“这正是臣要带殿下去九嵕山的原因啊。”
“嗯?”
“以李丞相的身份,并不方便在咸阳说出来。等您到了那里,自然就明白了。”张苍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感慨起来,“其实在三十六年,太史令观察到天上的星辰发生了变化。那,才是一切的起源。”
毛笔啪地跌落在地。一股惊悸的颤栗,自扶苏的尾椎骨徐徐爬升,像一条巨蛇有条不紊地缠住身体,让他浑身僵硬,动弹不得。母亲的歌谣,又莫名在耳边悄然呢喃。可这一次,扶苏惊恐地发现,虽然腔调仍是荆音,可内容却是他从来没听过的: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张苍显然对扶苏这个习惯熟谙于心。在车厢的角落里,早已整整齐齐码好了一堆空白竹片,用的还是蜀中的上等篙竹,容易渗墨。每一枚都已削好、烤干,连给编绳预留的契口都留好了。
銮铃有节奏地摆动着,马车平稳地向前疾驰。扶苏在车厢里拿起笔来,把今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一笔一划地写在简上,写满了一简,便放在膝边,再拿起一简。随着脚边的简片越积越多,事情在脑海里也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围绕着咸阳与皇帝的种种谜团,虽然线索纷杂繁乱,不过大体可以分成两条线。
一条线是蓬莱号带回来的那枚玉璧。它自琅琊现身,在湘江被皇帝抛下水中,然后又在平舒道被使者带回咸阳。
另外一条线则是父皇的性情大变。他对咸阳宫阙的改造,他主持铸造的十二金人,还有那遍布宫阙里的荆音呓语,以及那神秘的只能预言一年之事的山鬼,一切线索都指向了楚巫,更准确地说,是指向了芈姓一族的大巫们。这包括了扶苏的母亲、以及写出了《天问》、《九歌》的三闾大夫——别忘了,屈原的身体里,亦流淌着楚国宗室的血液。
一条自鲁而秦,一条自楚而秦,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即是三十六年。在这一年,玉璧重归皇帝的手中,也正是在这一年,皇帝开始了对咸阳城的大改造。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因为父皇交代要找到的那只山鬼,只能预言这一年。
写到这里,扶苏停下笔,掀开厚重的布幔:“张御史,除了李丞相讲的那些,三十六年在咸阳还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张苍头也不回地答道:“这正是臣要带殿下去九嵕山的原因啊。”
“嗯?”
“以李丞相的身份,并不方便在咸阳说出来。等您到了那里,自然就明白了。”张苍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感慨起来,“其实在三十六年,太史令观察到天上的星辰发生了变化。那,才是一切的起源。”
毛笔啪地跌落在地。一股惊悸的颤栗,自扶苏的尾椎骨徐徐爬升,像一条巨蛇有条不紊地缠住身体,让他浑身僵硬,动弹不得。母亲的歌谣,又莫名在耳边悄然呢喃。可这一次,扶苏惊恐地发现,虽然腔调仍是荆音,可内容却是他从来没听过的: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