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古诗新读:杨炯《从军行》讲解(2)

2024-04-11唐诗从军行杨炯 来源:百合文库
“牙璋辞凤阙”,很快,政府就下令出征,军队辞别都城,奔赴边疆的战争前线。“牙璋”本身是古代军队调兵遣将的信物:兵符,在这里指代军队,“凤阙”本意是皇宫,这里是指代都城。包括第一句的“烽火”,都是借代的用法。
“铁骑绕龙城”,画面一转,唐朝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敌人的军事要塞,“铁骑”形容唐朝军队的威武雄壮,显示了唐朝国力军力的强盛。“龙城”本意是指匈奴的聚集地,这里代指敌方的军事要塞。一个“绕”字,写出了战争的态势,不是对阵,是包围,说明敌我实力悬殊。没有写行军的辛苦过程,更没写行军的紧急状态,上一句刚写了出征,下一句紧接着就包围了敌人的要塞,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可见行军的速度之快,军队的反应之快。这一切都是国力的象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三四句,采用对偶的手法,华丽的辞藻,写出边关吃紧,军队出征,气势逼人。
“雪暗凋旗画”,这一句不是写的战争场面,而是写战争环境,大雪纷飞,遮天蔽日,阴暗的天气,一眼望去,白茫茫,雾蒙蒙,连军队的旗帜,都黯淡了,看不清了。可见,战争环境的艰苦,但是诗人只写艰苦,没写残酷。因为艰苦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残酷一般是难以接受的。这句是写看到的景。

古诗新读:杨炯《从军行》讲解


“风多杂鼓声”,上一句是看到的景,这一句是写听到的声。从不同方面描写战争的环境。呼啸的狂风,夹杂着军队进攻的战鼓声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既写出战争的环境,又展示了进攻的气势。虎狼之师,不顾狂风暴雪,奋勇杀敌,一鼓作气势如虎,消灭来犯之敌,可见战争的激烈程度。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首尾呼应,上面6句,像一个个电影镜头,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描写了从战争爆发,到参军,到包围敌军,到艰苦环境,到围攻杀敌的过程。不过,这都是铺垫,都是为了最后这两句。宁愿上马杀敌,保家卫国,参军征战,也不愿呆在家里,坐在书房做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写出了诗人的壮志情怀。诗人“投笔从戎”,不是向往战争,他向往的是驰骋疆场,激情四射的英勇生活,而不是平平淡淡的书生日常。
这首诗的主题,就在最后两句。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诗人杨炯,是“王杨卢骆”初唐四杰之一,生活在唐朝初年,那时唐代国力强盛,兵精粮足,为了平定边疆叛乱,经常打仗。而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有志男儿建功立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也就是岑参说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从军行,最终也归结到这个主题。而杨炯,少年成名,但是仕途不顺,备受打击,致使他心情压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投笔从戎,也是想通过从军征战这一个途径,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古诗新读:杨炯《从军行》讲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