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特中篇4—1—影子共和国(4)

吃过了饭。于锦琳用沙土与就地拆下的建筑材料堆了一处房子。沙土用来填充,拆下来的材料板用来构建房子的结构,一座理想中的、占地两百平米的三层大屋就完成了——还挖了一层地下室。
房子离要塞四公里远,在淡水湖中间一个四平方公里的大岛上。第三天,于锦琳便从这里出发,前往要塞探路。这次,于锦琳有了“火把”,可以继续深入探索了。
“额…”走进了大概五百米,终于,出现了一条岔路。
公路上有很多借助磁悬浮轨道行驶的有轨车辆,上面全是人类骨架。通过对其质地的分析,于锦琳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他们是被突然烫死的。
在四十多年前的某个时候,这里的地表温度因为某个不明确的原因突然上升到了五百摄氏度,引发了一场生物灭绝,几乎是无一幸存——这可以从当前掌握的信息上看出来。
岔路的中间是一个特别加厚的屋子,里面有一台巨大的设备,上面写着德文:质量反应炉。
德文?这更奇怪了。
再往里面走几步便是要塞图书馆,通过这里的史书看来,影子共和国灭亡的时间是影子共和国第2143年,所以他们是在两千多年前离开地球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大概是在汉朝时离开的,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时的地球并没有这样的技术,于锦琳只能把时间差记在脑子里。

特中篇4—1—影子共和国


掏出工具箱中的自动牵引车——事实上,它目前为止的主要作用是建房子,于锦琳将质量反应炉拉回了家中,通过反应炉自带的两辆如初生婴儿般大的采砂履带车,反应炉得以正常工作,将质量完全亏损成能量,供给给从设施上拆下来的无线充电器。
终于,电力系统恢复了工作。现在的要塞并不需要供给十亿人的电力需求,因此单反应炉完全足够。
走出了那条错综复杂的隧道,于锦琳来到了这座要塞的内部。内部是露天的,白天不需要开灯。
要塞内部四处都是德语写成的标志,路的两旁分布着居民楼、商店与工厂,还有许多物流中心。由于于锦琳主修德语,这些常用词自然是不在话下。
“‘当兵卫国,奉献自我’……呃,这些标语也真是写的通俗易懂……”
于锦琳是来编辑影子共和国史的,因此,她第一个想到的地方自然是各种图书馆。
图书馆确实有,有价值的历史书籍也不少,可惜已经损坏得太多了。这些电子书注定是没能逃过那场高温浩劫,大多数部分毁坏难识,于锦琳就算再聪明也修不好它们。
作为一个人类文明的探险者,当于锦琳在翻看仅存的影子共和国史时,她仿佛看到了地球文明的一种可能的未来。从这些书中,于锦琳能够读出好几种始终如一的精神:团结对外、一视同仁、人类至上与热衷劳动,从于锦琳自己的观点来看,仅凭着这几点,一个文明就足以站稳脚跟了。

特中篇4—1—影子共和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