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体奥米加(9)
幸存的人懵逼了。
地球已无法居住。
但又没有掌握移居其他星球的技术。
残存的人最后倾尽当时的技术,制造了一颗绕地卫星。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站。
约三百万幸存者被飞船运送到卫星上。
这个卫星约是月球大小的四百五十倍,其内部中空。
人们通过改变这个卫星的转速和密度,使得卫星上有与地球近似的重力。
与地球不同的是,这个卫星上的人类并不生存在其表面。
星球的皮层才是吸引力的所在,厚约数公里。
绝大部分人们生活在紧贴星球表皮的内部,头朝里脚朝外。
星球的中心是个人造的核,发出足以照亮整个星球的光。光照过十多个小时之后会变得很暗淡,看起来就像月亮。等待人们睡眠结束光源会再度亮起。
光的能源来自一个核反应炉。人们此时已经能比较安全地运用核能。
残存的动物,植物被带上去。
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云,也没有降雨。
农作物是用水循环系统灌溉的。
而这个卫星的表皮外侧,人们建造了数个实验室。
科学家特地把一些实验室建在内部,危险度比较高的实验则拿到皮层的外面来做,这样,哪怕实验室万一出现差错,也能避免危及到最后残存的人类。
而内部保留一定数量的实验室是为科学保留一定程度的火种。
从生活区到实验室之间往来的路十分长。并且会经历重力倒转。
往外部实验室运送物资的工作人员在来往途中甚至会感到莫名地害怕。
在一个封闭隧道里,移动,等待到达的时间又十分漫长……那是某种没来由的不安。
到了实验室,便轻快了。一切豁然开朗。很多实验室的天花板是有大块透明天窗的,仰头便可看到太空。
夜空中,群星璀璨。还有似乎近到看起来触手可及的蓝色母星——地球。
科学家们永远望向太空,而生活中的人们望向地底。
套用方舟的典故,人类把这个卫星称作原子舟。
意思是把这里比喻成一个原子,残存的人躲在原子的里边。
但倘若考虑到原子的样子,似乎太阳才更像原子。而原子舟连电子都算不上,只是围绕电子运动的更渺小的尘埃。
地球已无法居住。
但又没有掌握移居其他星球的技术。
残存的人最后倾尽当时的技术,制造了一颗绕地卫星。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站。
约三百万幸存者被飞船运送到卫星上。
这个卫星约是月球大小的四百五十倍,其内部中空。
人们通过改变这个卫星的转速和密度,使得卫星上有与地球近似的重力。
与地球不同的是,这个卫星上的人类并不生存在其表面。
星球的皮层才是吸引力的所在,厚约数公里。
绝大部分人们生活在紧贴星球表皮的内部,头朝里脚朝外。
星球的中心是个人造的核,发出足以照亮整个星球的光。光照过十多个小时之后会变得很暗淡,看起来就像月亮。等待人们睡眠结束光源会再度亮起。
光的能源来自一个核反应炉。人们此时已经能比较安全地运用核能。
残存的动物,植物被带上去。
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云,也没有降雨。
农作物是用水循环系统灌溉的。
而这个卫星的表皮外侧,人们建造了数个实验室。
科学家特地把一些实验室建在内部,危险度比较高的实验则拿到皮层的外面来做,这样,哪怕实验室万一出现差错,也能避免危及到最后残存的人类。
而内部保留一定数量的实验室是为科学保留一定程度的火种。
从生活区到实验室之间往来的路十分长。并且会经历重力倒转。
往外部实验室运送物资的工作人员在来往途中甚至会感到莫名地害怕。
在一个封闭隧道里,移动,等待到达的时间又十分漫长……那是某种没来由的不安。
到了实验室,便轻快了。一切豁然开朗。很多实验室的天花板是有大块透明天窗的,仰头便可看到太空。
夜空中,群星璀璨。还有似乎近到看起来触手可及的蓝色母星——地球。
科学家们永远望向太空,而生活中的人们望向地底。
套用方舟的典故,人类把这个卫星称作原子舟。
意思是把这里比喻成一个原子,残存的人躲在原子的里边。
但倘若考虑到原子的样子,似乎太阳才更像原子。而原子舟连电子都算不上,只是围绕电子运动的更渺小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