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校园爱情故事“你好,王小猴”(一)(5)

洗手的时候我还在偷偷回味着刚才麦当劳里的场景,努力思忖着到底为什么他会莫名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后来在我俩变熟之后,大致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我俩长得确实有几分相似,除了高矮胖瘦相近之外,都是圆头圆脸,皮肤白皙,头发黑蓬蓬带几分自来卷,笑起来眼睛眯眯弯成两条线。但他比我好看,眉毛更浓,眼睛更大,鼻子也更挺。人都会被跟自己长得更像的人所吸引,这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二就是我俩很有可能在这之前其实就打过照面儿,因为我跟他分别所在的两个中学仅有一街之隔,而那条街有多窄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小竹筐胡同。我在胡同南边的北京十谚中学,他在胡同北边的三虎街中学。
前几年美国拍了一部激起强烈反响的纪录片《阶级分化》,讲纽约切尔西地区的一条街道正是社会残酷现状的缩影:街这边是学费四万刀一年的顶级名校,另一边是靠政府救济的老旧社区,社区的孩子眼巴巴瞅着对面锃亮的教学楼,再转身去上破破烂烂的公立学校。凑巧的是,在这部片子上映不久后的某晚,我一边做饭一边开着手机听新闻,忽然听到这么一条消息:“北京两中学一街之隔录取线竟差70分,为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北京十谚中学将承办接管三虎街中学。”这新闻立马又把我拉回到中学时代——

校园爱情故事“你好,王小猴”(一)


其实也不止是我们那时候,北京的基础教育界历来都是三六九等,壁垒分明。光重点中学就分市重点,区重点,和片儿重点,尤其是在西城区这个绝对的教育高地上,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中学生,你的学校属性就全权代表了你整个人的属性,甚至是你整个家庭的属性。大家会根据孩子在哪上学来反推其家长的成就和为人。学生们身上的校服就像是第二层皮肤,方便大街上的陌生人在还没认识你这个人之前就对你进行各种先入为主的推断。尤其是在人流如织,学校密集的西单一带,平时上下学路上、午休期间我们都会和众多外校学生擦肩而过,其学校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就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彼此的态度。
具体来说,我们周围方圆500米内有四所中学。如果拿印度种姓制度来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学校就是位于塔尖的“婆罗门”。记得90周年校庆的时候,校方曾选出90位荣誉校友,当选荣誉校友之一的李银河对此发表言论称:“这90人不是大官儿的女儿,就是本人是大官儿,我是个例外,因为我爸官儿不够大,我本人官儿也不够大。”她之所以说“女儿”,是因为我校的前身叫“十谚女附中”,学生里确实很多都是国家领导和机关人员的女儿,他们的儿子则上的是“平方男中”,不过平方中学不在我们这一片,暂不予讨论;位于下一级的“刹帝利”是北巴中学,也是西城几所炙手可热的市重点之一,录取线每年就比我们学校低个五分左右;再下面的“吠舍”组选手是五七中学,其实是个挺不错的区重点,但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学校排名上,都在十谚和北巴的强强夹击下黯然无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