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选 | 女孩们的“叙世诗”——2020—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女频综述(9)
这两部作品从不同侧面切入职场现实,殊途同归地显示出从“卷”到“苟”的“后丛林”转向,这或许也与“后疫情”的生存状况有关。女性早已窥见丛林之外的缝隙,全球疫情对日常生活的彻底摧毁,让她们越发清晰地看到笼子的边界:在日常秩序随时可能崩塌的前景中,没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重要,拼命去争去抢的“内卷”像个笑话,即使赢了,得到的奖赏也不过如此。与此同时,把人生当成一种体验而不是一场竞赛的“体验经济”兴起,鼓励人们尝试更多可能性,成了“内卷”的对立面。女性辗转于两端之间,试图寻找平衡点,既保障生存又率性自由,这或许才是更高明的游戏玩法、更高级的“装腔”。
2.“无CP”:女性写作的无限潜能
“无CP”的类型标签,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产物,它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规避纯爱类型的风险,却恰好为女频不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其他叙事预留了空间。这一特殊类型,因既非言情又非纯爱的残余物性质,天然地带有某种反叛性——选择“无CP”,往往意味着作者主动规避了既有的亲密关系叙事,要另辟蹊径,为作品造一个新的“核”。这项挑战难度颇高,但也迫使女频叙事挖掘更多元化的潜力。因此,扶他柠檬茶的《爱呀河迷案录》(微博)、三水小草的《十六和四十一》(晋江文学城)、群星观测的《寄生之子》(晋江文学城)这三部各具特色的“无CP”作品就格外引人瞩目。它们分别朝着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儿童文学的道路出发,大刀阔斧地拓展了网络女性书写的疆域。
三水小草
《十六和四十一》 群星观测 《寄生之子》
《爱呀河迷案录》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把微博舆论场中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改造成了一桩桩爱呀河小区里的离奇案件。这些故事没有遵循网络类型文的写作惯式,而是在微博的特殊场域中,让中短篇的文本形态和杂文式的现实讽喻传统,重新进入网络读者的视野。每一个故事都无比“现实”,因为它们真实存在;但同时又无比“魔幻”,因为真实的人生塞不下这么多“现实”,是过量的现实把主人公们逼上绝路。小说浓缩地、集中地展示了现实社会中尚未愈合、仍在渗血的伤口,用鲜活的悲剧引人深思。这与现实主义文学试图穿透时代为现实问题把脉有着相似的质地,充分展现了女性直面现实、将其转化为“网络现实主义”的潜力。《十六和四十一》实现“无CP”的方式是将关注点聚焦于女性内部,讲述一对单亲家庭的母女互换身体的故事,在性别身份试验中,尝试疏解女性的性别焦虑和母职焦虑,可视为“网络女性主义”性别意识探索在网文中的实践操演。
2.“无CP”:女性写作的无限潜能
“无CP”的类型标签,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产物,它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规避纯爱类型的风险,却恰好为女频不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其他叙事预留了空间。这一特殊类型,因既非言情又非纯爱的残余物性质,天然地带有某种反叛性——选择“无CP”,往往意味着作者主动规避了既有的亲密关系叙事,要另辟蹊径,为作品造一个新的“核”。这项挑战难度颇高,但也迫使女频叙事挖掘更多元化的潜力。因此,扶他柠檬茶的《爱呀河迷案录》(微博)、三水小草的《十六和四十一》(晋江文学城)、群星观测的《寄生之子》(晋江文学城)这三部各具特色的“无CP”作品就格外引人瞩目。它们分别朝着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儿童文学的道路出发,大刀阔斧地拓展了网络女性书写的疆域。
三水小草
《十六和四十一》 群星观测 《寄生之子》
《爱呀河迷案录》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把微博舆论场中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改造成了一桩桩爱呀河小区里的离奇案件。这些故事没有遵循网络类型文的写作惯式,而是在微博的特殊场域中,让中短篇的文本形态和杂文式的现实讽喻传统,重新进入网络读者的视野。每一个故事都无比“现实”,因为它们真实存在;但同时又无比“魔幻”,因为真实的人生塞不下这么多“现实”,是过量的现实把主人公们逼上绝路。小说浓缩地、集中地展示了现实社会中尚未愈合、仍在渗血的伤口,用鲜活的悲剧引人深思。这与现实主义文学试图穿透时代为现实问题把脉有着相似的质地,充分展现了女性直面现实、将其转化为“网络现实主义”的潜力。《十六和四十一》实现“无CP”的方式是将关注点聚焦于女性内部,讲述一对单亲家庭的母女互换身体的故事,在性别身份试验中,尝试疏解女性的性别焦虑和母职焦虑,可视为“网络女性主义”性别意识探索在网文中的实践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