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评话书目及流派

评话书目及流派


文/曹正文
苏州评话,俗称“大书”,演员只说不唱,叙事中有“起角色”,演技中注重说、噱、演(包括口技),传统书目有近60种。中国最早说“大书”名家是明末清初的柳敬亭,与柳齐名的是苏州评话名家吴逸。在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先后出现苏州评话演员金秋泉、何云飞、金耀祥、姚士章、程鸿飞、黄永年、郭少梅、叶声扬、凌云祥等人,他们说的书目有《五虎平西》《金台传》《水浒》《五义图》《绿牡丹》等。由于他们说表各别,互相斗技,便为民国年间评话书坛人才辈出,创造了条件。
民国书坛,说《英烈》《三国》《济公》各有四大家。有的擅长“起角色”,出现了“活关公”“活秦琼”“活周瑜”的称号,陈浩然用小嗓子演济公,观众称其“小济公”;有的讲究“肉里噱”;还有的演员古文功底较好,在说表中渗透了不少历史知识。
余生也晚,迷恋评弹,始于在苏州童年。我从电台中听的第一部评话是苏州艺人曹汉昌说的《岳传》。后来从苏州迁居上海,敝舍离大华书场不远,我在小学四年级时每天下午去书场听吴子安说《隋唐》。吴先生说表生动,抑扬有致,把秦琼、单雄信、李元霸等18条好汉说得有声有色,实在比上课时的语文教材生动多了。
上班辰光,工作蛮忙,听书只能偶然为之,退休后,日日与评弹结缘,在好友程功兄帮助下,陆续觅得评话书目几十个,说出来蛮精彩。
苏州评话过去有八大响档,张鸿声的《英烈》、吴子安的《隋唐》、顾宏伯的《包公》、吴君玉的《水浒》、金声伯的《七侠五义》、曹汉昌的《岳传》、陆耀良的《三国》、姚声江的《金枪传》。当然,唐耿良、汪雄飞、张国良也说《三国》,张效声与朱庆涛也说《英烈》,王溪良也说《隋唐》、祝逸伯与金声伯也说《包公》,各具风格,各有其妙。这八档响书中,张鸿声说“反武场”、吴子安说“捉鹦鹉”、顾宏伯说“斩郭槐”、吴君玉说“斗杀蒋门神”、金声伯说“三试颜仁敏”与曹汉昌说“龙门败十将”,尤见功力。

评话书目及流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