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的沈老短篇小说封神之作(转载)(2)
凌导演穿着皮猎装戴着蛤蟆镜走到你身边,亲热地拍拍你的背说:“达依吉,记住,先砍下牛尾巴。砍牛巴是佤族特有的习俗,完善地表现了男子汉刚毅勇猛的性格,拍出来绝对精彩。你砍下牛尾巴后,把脸转向镜头,把捏着牛尾巴的手举起来,别怕牛尾巴血滴在你身上,这样拍出的效果才更逼真。”
摄像机沙沙沙旋转起来。木鼓也敲响了,空咚,空咚,节奏缓慢,声音闷沉,像山外传来的隐隐雷声。你端起搁在沙砾的一木碗米酒,一口灌进肚去。酒能驱寒,酒能壮胆,佤鲁汉子剽牛前都要喝碗醇酽的米酒。
你仍了木碗,从腰间抽出阿爸留下的猎刀。两尺长的猎刀磨得十分锋利,刀尖闪着寒光,刀刃看不到一丝缺口,刀面也没有一星锈斑。角柄被阿爸手掌上出糙的茧花磨得锃亮。你捏着猎刀踩着鼓点朝前走。
老牛番笛被栓在断头桩上,没有蒙眼,也没有绑腿,鼻绳放得有一仗多长,使它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同猎刀对峙周旋。你骗了阿妈。你不是有意要骗她的,你是不愿她为你担惊受怕。昂克寨偶尔也会有少年剽牛,但一般都蒙起牛眼,绑紧牛腿,把鼻绳引紧,使牛嘴唇贴在断头桩上,但凌导演不赞成如此剽法。
凌导演说,达依吉,我们这次下了飞机上汽车下了汽车上马车下了马车上马背大老远地从昆明赶到昂克寨,不是为了拍一般性的宰牛场面,他生动地比画着一双保养得极好的手,我们是要拍真正的少年剽牛。我理解的所谓剽,就是介于牛与宰牛之间,让牛能进行挣扎反抗,对手强了,就能水涨船高地衬托出剽牛者的英武勇猛。我拍完这里的少年剽牛,还要去拍基诺山的成年礼,去拍澜沧江的漂流少年,去拍景颇山的少年狩猎队。我拍这个系列专题片的目的,就要要真实地再现山里孩子顽强的斗志、蓬勃的生命力和硬汉子式的胆魄气概。这是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材,现在城里的男孩子软的像糖,十四五岁了,天上下点毛毛雨,家长还要把伞送到学校里。雄性雌化,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真是可悲可叹啊,所以……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名副其实的剽牛,而不是孩子气的游戏。要是你觉得为难,那就…
…那就……“我就剽不蒙眼不绑腿鼻绳放得一丈长的牛。你毫不犹豫地说。你怕凌导演突然变卦不要你剽牛了。乡里那位医生说阿妈患的是黄疸症,必须尽快送县里住院治疗,这需要一笔很可观的钱。在荒僻昂克寨能赚钱的机会太稀少了。
是七挑八挑最后才选上你的。说你浓眉大眼高鼻梁宽嘴唇是标准的山区少年形象。说你眉眼间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