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绯红的命运》第一章(2)(2)
2023-11-24陀思妥耶夫斯基 来源:百合文库
兽行被阻止后,警察叹息:“唉,如今净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事!”
拉丝马上赞同:“对啊,您还是别管了,这跟您有什么关系呢?”
警察心想这厮莫非是在消遣洒家,不理不睬,继续尾随姑娘提供帮助。
拉丝意难平,一路叽咕叽咕:
“我何必多管闲事呢……用得着我帮忙吗?我有资格帮忙吗?我怎么胆敢送掉这二十戈比!难道它们是我的?”
接着想:
“难道我没见过这样的姑娘吗?她们都落到了这个地步……据说,每年应当有百分之几……滚到什么地方……见鬼去,使其余的人保持纯洁……他们这些话的确说得很漂亮:这些话是这么令人欣慰,合乎科学。要是杜涅奇卡也在这百分之几里面呢!……不是在那个百分之几里面,而是在另一个百分之几里面呢?……”
拉丝把特定事例视为普遍事态的表现,从单个事例联想到更多人的命运,发现个人有限的帮助对于整体来说仍是不足,感到悲观失望。再者,帮助的对象不是完全的无可指摘,拉丝又处于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那么,对人类热烈的爱,会因爱而不得而由爱生恨。
再者,由于没发生在自己头上,科学群体会表明这些人只是少数群体,用统计表和概率论告诫大家不用担心,但拉丝显然不属于多数群体,他自身难保,很难保证妹妹不在其中。
拉丝的由爱生恨,如陀总所言:“当你意识到完全无力帮助人类或给予任何好处,或完全无力减轻人类的痛苦,与此同时,你又确信人类在遭受苦难,就会使你心中对人类的爱转化为对人类的恨”。
这反驳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表达的观点。《怎么办》说,如果把利己主义的利益范围扩大,既能满足个人幸福也满足他人幸福,因为他人幸福等于个人幸福;如果碰巧一切顺利(书中工厂开得十分顺利),遇到的同志也有此理念(三人爱情危机过渡也十分顺利),我们就会走向光明的未来。
可人不如意十有八九,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科学还是利己主义都不能消除嫉妒和愤怒这样冲动的情绪偶尔表现出毁灭自身与一切的渴望。
拉丝马上赞同:“对啊,您还是别管了,这跟您有什么关系呢?”
警察心想这厮莫非是在消遣洒家,不理不睬,继续尾随姑娘提供帮助。
拉丝意难平,一路叽咕叽咕:
“我何必多管闲事呢……用得着我帮忙吗?我有资格帮忙吗?我怎么胆敢送掉这二十戈比!难道它们是我的?”
接着想:
“难道我没见过这样的姑娘吗?她们都落到了这个地步……据说,每年应当有百分之几……滚到什么地方……见鬼去,使其余的人保持纯洁……他们这些话的确说得很漂亮:这些话是这么令人欣慰,合乎科学。要是杜涅奇卡也在这百分之几里面呢!……不是在那个百分之几里面,而是在另一个百分之几里面呢?……”
拉丝把特定事例视为普遍事态的表现,从单个事例联想到更多人的命运,发现个人有限的帮助对于整体来说仍是不足,感到悲观失望。再者,帮助的对象不是完全的无可指摘,拉丝又处于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那么,对人类热烈的爱,会因爱而不得而由爱生恨。
再者,由于没发生在自己头上,科学群体会表明这些人只是少数群体,用统计表和概率论告诫大家不用担心,但拉丝显然不属于多数群体,他自身难保,很难保证妹妹不在其中。
拉丝的由爱生恨,如陀总所言:“当你意识到完全无力帮助人类或给予任何好处,或完全无力减轻人类的痛苦,与此同时,你又确信人类在遭受苦难,就会使你心中对人类的爱转化为对人类的恨”。
这反驳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表达的观点。《怎么办》说,如果把利己主义的利益范围扩大,既能满足个人幸福也满足他人幸福,因为他人幸福等于个人幸福;如果碰巧一切顺利(书中工厂开得十分顺利),遇到的同志也有此理念(三人爱情危机过渡也十分顺利),我们就会走向光明的未来。
可人不如意十有八九,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科学还是利己主义都不能消除嫉妒和愤怒这样冲动的情绪偶尔表现出毁灭自身与一切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