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贪恋母亲子宫内的安逸的人,都是被动长大的。(2)
而这就是人在不断成长中,赖以生存的内容。而为什么有时候人会遗忘一些记忆呢?很简单,因为当前阶段用不上,或者说某些经验、知识没有一直在脑子里面进行存取,并没有深深印刻在大脑皮层上。
所以说,终身学习,人在终身学习,不过是把外界的知识、经验不断的存取进大脑,刻印在大脑皮层上,面对的境况永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状态,所以,面对任何需要进取的事物,保持着如此的“经验”,便能向前了。这里突然想起母亲所说过的一句话“不拿鞭子抽打,不长记性”,通过鞭子抽打,将需要记忆的事情刻印到脑子里,这也是学术上的“条件反射”了。
人会变的,会随着知识的积累,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这潜藏在下面驱动他们往前走的探寻的依然是如同儿时的“好奇心”。我一直以为人的发展无怪乎他的好奇心能否被满足罢了,为什么有的人会失去对事物的好奇,比如看见好的东西“不要”、“不买”、“没兴趣”,不过也是多次的”好奇心“得不到外在的满足所习得的经验罢了。
对外界的好奇心,面对不在自己经验里面的内容的恐惧,那些面对新事物的孩子,有着茫然也是正常的吧。
人保持着对于儿时的安逸的贪念,前进的动力是处在安逸环境时候的“好奇心”,惧怕的是不在自己经验之内的外界的新事物,对于世界的理解是内在的经验所刻画的,而不是世界的客观本身。
世上的事物这么多,懂完是不可能的,不存在有懂完的人,存在的只有能抓住更多事物规律和内在联系的人,你懂十只羊,他懂十个羊群,他便走在前面。但是你们本身有区别么,没有,只不过是在外界的事物刻印编织之后的生物罢了。
经验之外的新事物,便是不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内容了。
人在代代相传的成长环境下所留下的经验主义,便是刻在一个人身上一直改变不了的内容了,因为对于这些“经验”内容的不断存取,也形成了经验,如果不能在某个时候遇到这个事物逻辑的完全反面,去打破已有的“经验”理解,是很难发生什么改变了。
而人的改变是生物的本来变化,是事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如果有时间这个概念的话,那就是时间刻在身上的印记,不是时间偷走了我们的生命,而是用各种有利于生物成长的物质维持,延续我们的生命时间。
生物机体的存在是有其消亡那个时候的,而这个世界的转动不受我们个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