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永昌天子的奇妙冒险——蝴蝶效应下的甲申之秋(2)
大顺政权的兵力分布情况——甲申年六月退回陕西的大顺政权兵力损失颇重,山海关之战及后续追击战及前明边兵叛乱导致总共十万余人的大顺东征军共损失四、五万人,其时顺军“老本”部队大略在十三、四万人规模,其中能用于机动的部队——分处关中、陕北、晋西南三地的中营、后营、左营、右营主力大约八、九万人。
顺军经过半年时间的恢复、训练,补充了四万左右新兵,其中李过的后营主力和部分前营、中营、左营兵力四万进驻陕北延安、榆林,李自成亲率的中营、左营可能还有前营主力八万人驻军关中,恢复兵力。没有参加东征北京的袁宗第右营主力两万人在河南镇压刘洪起后进驻晋西南。五营在西北的边防兵力及河南、湖北四府的留守兵力约有三万多人,但被牵制于防区无法机动,“老本”总兵力恢复到五营二十二部共十七、八万人规模。
投降大顺政权的原明边军分布情况——固原、延绥、宁夏、甘肃、临洮各镇经过郏县、潼关、榆林、甘州诸战损耗,剩余的五、六万人仍然在顺军嫡系部队的监视下驻防沿边。另有一些零散兵力分布各处——原明柳沟副将郭升的数千人从山东撤向陕西,白广恩的数千人可能在随顺军主力行动,唐通的数千人在保德、府谷一带驻防(八月末突然叛变),马科部约数千人正出征四川。
这些前明军投降时间甚短,只经过简单整理、重分,在大顺政权山海关之战失败放弃北京后,处于观望状态,军心不稳,其服从性和积极性都十分缺乏。
明军分布情况——著名的四镇,援剿总兵高杰的三万多人(九千骡马)在徐州淮北一带(历史上高杰部在甲申年冬一度向河南进发,睢州之变后趋于分裂,退回淮河一线),山东总兵刘泽清的两万人左右在淮安,江北总兵刘良佐的一、两万人在凤阳一带,一字排开于淮河一线,庐州总兵黄得功的大约两万人处于淮西庐州二线,还负担有防备左良玉部的责任。这大约十万人就是刚刚成立的弘光政权所能依靠的主要野战兵力。
尚有一些可供调遣的规模各在数千左右的零散兵力分布在南直隶境内,如卞从善、张天禄、张天福、李棲凤等部,总兵力约数万规模。至于匆忙组建的南京京营及水军的几万人则与甲申之变中消失的十万账面儿北京京营一样,除了吃粮、领饷,没有别的用处。
另有一些独立倾向颇重的军队——平贼将军、湖广/援剿总兵左良玉的四、五万人在九江、武昌一线积极袭扰湖北四府的大顺政权驻军,但在甲申年五月刚刚被袁宗第、白旺、陆应标合兵击退,暂时无力进攻。福建总兵郑芝龙的郑氏武装主力数万人在福建沿海,其弟镇江总兵郑鸿奎领一部分兵力在镇江。至于湖广、四川(张献忠放弃刚刚扫荡的湖南、赣西正在向四川进军)、云贵(沙定洲之乱正在酝酿中)、两广的少数明军及西南土司的兵力,数量即少,距离复远,只有极少数勤王之师到达南直隶,对眼前的局面没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