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光球,壮阔的史诗
《球状闪电》
小说以陈博士少时的经历讲起,在亲眼看到父母被那幽灵般的球状闪电击中,化为灰烬之后,他便有了那一生痴迷追求的东西,一部微型的科技发展史就此缓缓展开。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科学术语,严谨的数据,是大刘的硬科幻佳作之一,于此同时又构思出奇妙设想,为球状闪电这一未解之谜构建一种可能的完整体系,富含科幻的韵味。
小说的上篇和中篇主要讲对球状闪电的探索认知过程,在这科学探索的征程上,陈博士遇到不少的同道中人。例如他的硕士导师张斌,大气科学专业的陈博士跟随他研究雷电,然而在陈博士提出球状闪电的研究时,张斌却劝他“不该热衷于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后来才知,球状闪电是他几十年来的心结,是他科学生涯的坟墓,那光球就如一只虚无的幽灵,任凭自己用何种数学模型都不能去解释它。再者就是西伯利亚上那段雪藏的历史,纷飞的大雪掩盖了苏联科学家求索的热血,他们和张斌一样,牺牲在了科学的探索之路上。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不仅仅是汗水,更有淋漓的鲜血,如果把它比作一场战役,一队士兵攻下阵地,注定伴随着无数的士兵倒在了前进的途中。直到研究基础物理的丁仪出现,才发现前面的人们是想得不够“简单”。丁仪指出,球状闪电本质上和自然闪电完全不同,是“宏电子”,是量子物理的范畴。
这一发现在根基上颠覆人们的认知。这也能解释张斌的研究为何无果,他的研究也是建立在经典电学物理基础上的,终将逃不出基础理论错误的束缚。如此看来,牛顿等先贤创立的经典物理在一定时期内能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发展技术。可到了后期,其局限性也将有所体现,若不能从中跳出,寻找新的思维,那么昔日先贤喻世之真理将成为今日科学发展之枷锁。科学的求索之路上,并非一切都是不变的,需要有思维的头脑和敢于设想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