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艺时代》:文艺,又不止为了文艺(2)
如果不是先看了《从1983开始》,那这本书我绝对看不完。而事实证明,看下去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不管是历史穿越文还是现在的文娱文,其最高的立意总会归于同一个:你总要改变些什么。
《文艺时代》中并没有改变大环境,里面的主角最后也仅仅是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让我们有了一个拿得出手的电影节。
和“1983”中主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相比,矛盾的点在于——是什么磨灭了作者2014年、写第一本小说时的心气儿?如果非要找个比较浅显的答案,那大概是对文艺片遭遇的理解与同情了。
在学校分析导演时选的是宁浩,还经历了一番宁浩是否是第6代导演的讨论,这让我知道了国内第*代导演这个概念。小说里自问自答为什么没了第7代的概念——因为没有领军人物、没有一个共同的印记。至于这是为什么,看完小说或者说看了一半的都会有个答案。
文艺片,要搞明白为什么第6代拍片都是那个吊样儿就要搞明白第6代他们共同的印记是什么,刚搜了一下百度百科,发现写得意外详细……总之,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情(确实屁股歪的除外),而问题也又转到了更现实的情况:第6代并没有发展起来,而第7代则干脆没了,以至于今天电影票房榜上多是些“新手”……我们的青出于蓝胜于蓝呢?或者说,我们的……
看"1983"时你很难不把作者当作“圈内人”,因为那些消息及消息的密度不像是一个普通人通过收集资料可以攒出来的;虽然看《文艺时代》的时候可能会疑惑于圈内人怎么会看不清那些人的本质,但其立意的深刻使得我们不能凭此否定作者有很大可能是一个圈内人的事实。
早在这本书里、早在《战狼2》还没上映的时候、早在我们还没有凭一己之力使电影进入全球票房前100时作者就已经看明白了,我们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但不走出去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主角千辛万苦最终改变了那么一丝:让我们有了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