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双星之城(创世篇第四节)(2)

研究员得出的结论是在之后对资料中信息的处理过程影响了次虚无态的记录,最终导致误差,而这是绝对无法避免的。所以这个差值也就被称为“死境”,乃为生者不可抵达之境。
第二,次虚无态可被观测态呈现的形态可能与其原物质形态有着时间与空间上的关联。这点倒是很早就被提出,在次虚无态最初被发现时,曾有一群疯狂的无名者不顾阻拦冲向双星领域,最终他们都被扭曲成了次虚无态。巧合的是,那时刚好诞生了一批初代注视者,于是这些珍贵的次虚无态记录就被保存了下来。从记录下来的信息可以观察到,被观测者时常呈现出幼儿、青年、老年等具体的生者形象。虽然有时也会变成灰尘、骨架、花朵、粪便之类,不过综合分析之下,这些独特的形态很可能都基于原物质已经历,或将要经历的形态。
第三,物质大循环论。这个猜想很难被证明,但却是十分有可能完整次虚无态形成及其变化逻辑的猜想。根据第二点,次虚无态与原物质形态有着基于时间与空间上的联系。但如果一个青年人变成幼儿,那么其物质总量减少,而一个幼儿变成老人,其物质总量变多。如果同一时间,所有物质的总量变多,那么变多的那一部分从哪里来?所有物质变少,变少的部分又从哪里去?于是便出现了物质大循环猜想,假设物质世界是与另一个基石世界联通的,物质负责呈现,而基石世界负责接收与合成。基石世界不存在空间也不存在时间,只有构成世界的基础因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循环,也解释了为什么次虚无态物质能不遵循物质循环总量不变的基本原则,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接触到另一半的循环。这个猜想隐喻了混沌,可惜那时的先驱者还无法接触到混沌。

双星之城(创世篇第四节)


为了对这三大猜想的进行验证,先驱者们建立了更多的观测塔。无数的观测塔环绕在双星领域的外围,将整个双星体系完全的覆盖起来。这当然也是为了控制双星体系之内的次虚无态被观测的强度,更是为了方便的划分出不同研究的实验区块。
双星的光辉被掩埋,其上伫立的一座座塔楼逐渐融化成一个完美而又冰冷的牢笼。是对未知的探索,还是对欲望的妥协?生者的文明,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目标,新的宿主。
随着生者世界对双星探索计划的投入,更多的生者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所谓的宇宙尽头。他们中,有利益至上的投机者、有渴望远方的冒险家、有怀揣梦想的艺术家……但无一例外,都想要一睹世界的尽头,希冀着能从中有所收获。实际上,若能在世界的尽头起舞,这将会是多么浪漫的一件事啊。
可当他们真的到达那里,却只是看到了一颗巨大无比的钢铁星球,上面伫立着一座座重复而又死板的合金建筑,毫无艺术、毫无美感。没有所谓的双星,更没有被宣扬的神乎其神的次虚态。
(创世篇类似于设定集,主要作用是梳理逻辑,讲明设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