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是一項古老的運動,相傳始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楚國水道縱橫,除陸軍外,還有一支強大的水軍舟師,並發明一種稱之為“鉤拒”的兵器,專門用於水上作戰。當敵人敗退時,軍士以鉤拒將敵船鉤住,使勁往後拉,使之逃脫不了。後來鉤拒從軍中流傳至民間,演變為拔河比賽。
宋朝時,拔河採用大麻繩,繩長一般四五十丈,拔河人員分為兩隊,中間立紅旗為界以進行鬥力,和現在的拔河規則差不多。
拔河活動一般在春季進行,也寄託了一些美好的希望:對春雨的祈求,對豐收的渴望,拔斷天河使之灌注人間。《輿地紀勝》中描述宋朝歸州地區拔河時說“以定勝負而祈農桑”,可知宋朝人拔河活動中也有這樣的吉祥寓意。
<陸婷升正四品忠武將軍,戍守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