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演义山记02】003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前汉演义》复述』(2)

【山喦】原著关于驰道的描述源自《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但需要注意,这句话虽然出自正史,但其本是出自《汉书》引用的贾山所做之辞赋【“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其辞曰:……”——《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因此此句关于对秦驰道描述的史实性有待斟酌。
02、泰山封禅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共和623年),秦始皇在邹峄山登高远眺,东顾时,忽见一大山遥峙,此山高峻无比,岚光拥碧,霞影增红。问左右,知此山乃是东岳泰山,忆起传说中三皇五帝皆要在泰山封禅,于是命手下征召此地大儒,以询问举办封禅大典的遗制。
秦始皇行至泰山,此时当地官员已经召集耆儒七十人在泰山下候命。但三皇五帝封禅之时距此已过千年,而曾保留有上古文献的周室经历几次大难,藏书早已流失殆尽(例如东周二王之乱,王子朝携典如楚,半路被杀,所带典籍佚散无踪;而那时的大周图书馆长老子也因此被黜,后西出函谷,缥缈而去,除道德之义五千余言传于后世外,再无片语)。因此上古之时的封禅礼仪到此已无只字遗留。而周朝,并未有东岳封禅之举,即使是春秋首霸齐桓公欲借地利,僭越封禅泰山,最后也是被管仲带领群臣设法阻止,因此秦时的这些大儒虽学究天人,但对此却实在无法找到前例以循。

【演义山记02】003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前汉演义》复述』


后大儒们根据上古传闻,推演了一种封禅之礼——大儒们认为上古推崇仁德,故上古封禅必是登山扫地为祭,蒲草为席。这样既体现天子不伤草木之仁,又体现君主节俭之德——但秦始皇很不满意,毕竟这种封禅之法,还赶不上乡绅祭祖礼的盛大。于是就参照太祝之祀雍上帝之礼自己亲自带领群臣制定封禅礼仪。
之后秦始皇命人在泰山上修筑道路,至山顶修建祭坛。完工后,秦始皇带群臣从南侧上山,在祭坛上望空祷祀,完毕后,立石作志,此即为“封礼”;之后沿北侧下山,至梁父山麓,行禅礼。即寻一平地,辟一祭所,即“墠”,后改为“禅”。礼毕命人撰写颂辞,勒石山中。
03、五大夫松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共和623年),秦始皇在从泰山向梁父山行进的过程中,忽遇疾风骤雨,幸得山腰有五株巨松,亭亭如盖,才避免了秦始皇被搞成落汤鸡。秦始皇大喜,于是封此松为五大夫,以彰其护驾之功。
04、一路向东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共和623年),封禅完毕,秦始皇继续东行,至渤海岸,后遂沿着渤海岸继续东行,经过黄腄,走到成山的尽头,登上之罘(fu2)山,沿途祭祀山川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日主、月主、四时主——每次祭祀秦始皇都会命人勒石纪功。

【演义山记02】003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前汉演义》复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