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事大纲·孟春纪】020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东周列国志』(8)
【山言】原著是晋献公十五年伐骊戎,但明显时间对不上,《左传》虽没有明确时间,但在鲁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十一年,共和176年)有此事的倒叙,此时骊姬宫斗大胜,已经摆平重耳等三位公子了,将三人安排出晋都。骊姬怎么可能会在四年后才如晋。而《史记》上明确了伐骊戎的时间是晋献公五年,与《左传》的时间点相合。因此为了逻辑时间线能捋顺,此处时间点使用《史记》记载的晋献公五年。另外《史记》关于三位公子离开晋都的时间节点是晋献公十二年,与《左传》的记载差一年,不过问题不大,毕竟三个权贵离都前整理东西、安排人手、捋顺关系,搞几个月以致于拖到下一年并不稀奇。
【山言】原著此处关于奚齐与卓子的出生时间有罢搁。原著在后文中说到卓子准备继位时明确是九岁,但仅从之后发生的“三公子宫斗失败离开晋都”到后来“三公子死走逃亡伤”就有十年了,再怎么估算也不会等到卓子准备继位时才九岁。于是查了一下相关史料:
《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中明确了晋献公十一年即三公子离开晋都前,奚齐与卓子二人就已经出生。也就是说二子陆续继位被杀时应该都至少是十几岁的年纪。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中明确晋献公十二年生奚齐,晋献公二十五年生卓子,也就是说,按着这个时间线卓子准备继位时还是个幼儿。
因为史料不一致,所以此处复述时,依然按照原著走向,只是我复述后文卓子准备继位时,会隐去其年龄,以绕开罢搁。
09、晋国将乱 周惠王十一年(鲁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十一年,共和176年),晋献公不顾群臣反对,终将骊姬封为正宫。私底下,大臣商议对策。太史说晋国将要亡国,群臣大惊,忙问其故,太史说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女妺喜归之。桀宠妺喜,遂以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女妲己归之。纣宠妲己,遂以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女褒姒归之。幽王宠褒姒,西周遂亡。今晋伐骊戎而获其女,又加宠焉,不亡得乎?”群臣惶恐之际,学问渊博的太卜却讲起了数百年前的一则故事旧闻,以告群臣,晋国会有大乱,但不会亡国,并且之后还会否极泰来,再创辉煌。——原来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在受封之时,就曾经找高人卜算过国运,高人留下了八字谶言“尹正诸夏,再造王国!”意指晋国会遇到大难,但会浴火重生,甚至再造后会有升格“王国”之象。并且太卜预言十年之内会有大乱,但无亡国之患。
【山言】原著此处关于奚齐与卓子的出生时间有罢搁。原著在后文中说到卓子准备继位时明确是九岁,但仅从之后发生的“三公子宫斗失败离开晋都”到后来“三公子死走逃亡伤”就有十年了,再怎么估算也不会等到卓子准备继位时才九岁。于是查了一下相关史料:
《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中明确了晋献公十一年即三公子离开晋都前,奚齐与卓子二人就已经出生。也就是说二子陆续继位被杀时应该都至少是十几岁的年纪。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中明确晋献公十二年生奚齐,晋献公二十五年生卓子,也就是说,按着这个时间线卓子准备继位时还是个幼儿。
因为史料不一致,所以此处复述时,依然按照原著走向,只是我复述后文卓子准备继位时,会隐去其年龄,以绕开罢搁。
09、晋国将乱 周惠王十一年(鲁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十一年,共和176年),晋献公不顾群臣反对,终将骊姬封为正宫。私底下,大臣商议对策。太史说晋国将要亡国,群臣大惊,忙问其故,太史说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女妺喜归之。桀宠妺喜,遂以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女妲己归之。纣宠妲己,遂以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女褒姒归之。幽王宠褒姒,西周遂亡。今晋伐骊戎而获其女,又加宠焉,不亡得乎?”群臣惶恐之际,学问渊博的太卜却讲起了数百年前的一则故事旧闻,以告群臣,晋国会有大乱,但不会亡国,并且之后还会否极泰来,再创辉煌。——原来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在受封之时,就曾经找高人卜算过国运,高人留下了八字谶言“尹正诸夏,再造王国!”意指晋国会遇到大难,但会浴火重生,甚至再造后会有升格“王国”之象。并且太卜预言十年之内会有大乱,但无亡国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