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与人生意义(2)
总结来说人们研究的议题总是围绕着生存,死亡,战争,性,存在的意义,价值,历史。探讨审视美的能力首当其冲避不开的话题就是美的定义,什么是美?,哪些东西可以称之为美,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我的理解就是一切让人心情愉悦更够获得思想上享受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美。美存在我们周围方方面面,但是否能够欣赏到她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和好奇心,同样的滕王阁,同样的傍晚,在王勃眼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李商隐眼里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普通人眼里只是稀松平常一天的结束。再比如同样是月,李白看到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苏轼看到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影圆缺的命运坎坷;而欧阳修看到的是情人的你侬我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象是物,意象是人,物体永远只是个物体它们并没有感情,也没有所谓的美,影视作品也好,绘画,雕塑,书籍,声乐它都是人所创作出来的表达的是创作者的想法,当我们刚好也处在那个语境,那个意象突然就会有和作者心灵互见,感同身受,会有冷水浇背或是热泪盈眶,这些审美能力便在于潜移默化的知识积累,好奇的探索以及对生命无比热诚的爱。
这种能力不是一招一式师傅教一点我们学一点而是一个漫长探索、漫长积累的过程,首先有个好奇想去探索美的欲望,然后找到你特别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刻苦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她的底层逻辑,框架的方方面面最后把这个领域的事物都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突然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再之后便是触类旁通,知一通百你会发现所有的事物都有她自己的道,而所有的道在本源上都是通的,道本同源这个源头便是生命的本真,便是世界运行的法则,便是美。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人生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只有当一个人真正面对死亡才能够想明白,现在我们只是面对一些挫折,或是一些选择就把她拎出来,太草率也太无知。我最开始有这方面的思考是在大二,那时候我在想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去活着?看了一些书,还在B站上把头部的那些电影都刷了一遍但是还是没有答案,后来我一个学长推荐给了我一本书《人类简史》以色列一个历史学家写的,由瓦尔赫拉利分析了整个人类的发展,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最近的科技革命不同时期人类遇到的问题以及作为一个整体面对困境的作为,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对于不同于人类的其他生物的热爱,把其他各种生物也当作我们的家人而不只是研究对象或是食物,心怀大爱。最近我在看他的一本新书《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生物工程的发展似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改造生命的可能,所有的复杂情绪思考感动如果只是大脑中一些简单化学成分的组成变化,都只是一些神经元的信号传导,生命的改造也只是成为技术的一个方向,人的本质也不过是一些元素的组合,我们那些高贵的神圣的人性,作为人的本质还存在吗?或者去问它们还能存在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