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代入感方面的刻画2(2)
2023-11-01 来源:百合文库
理解了镜像自我的原理,就可以来考虑小说代入感的问题了。 虽然并不一定适合网络小说环境,但冒险小说、恐怖小说的代入感往往是最强烈的。这正是由于镜像自我可以体验他人经历、情感,而该类型的小说通常在场景、氛围、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都很到位的缘故。
适当地加入详细的景物、动作、心理描写,是增强代入感的诀窍之一。 有些作者害怕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把配角、反派角色写的十分粗糙简陋。实际上根据前面所讲的社会脑对自我定义的方式,形象生动的配角,以及在小说的社会体系中,给主角一个明确的社会地,位同样是增强代入感的有力方式。
曾经看到有篇帖子里写,读者之所以能代入你的主角,是因为你的性格描写不完善,缺失的部分只能由读者自己代入进去脑补了。 实际上,一个性格鲜明的主角,的确可以吸引来性格相似的读者,却也会直接阻止不同性格的读者产生代入感。 看看那些大火的小说,试着描述一下它们主角的性格?
你会发现,除了诸如有毅力、懂得隐忍之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泛性格”外,很难找到什么特色鲜明的性格特点,反倒是一些受欢迎的配角显得更有“个性”。 其实,只要让你的主角有着“泛性格”就足够了。读者可以自行找出与自身相同的特征,然后再把自己的其他特征投射到你的主角上来,这样就足以形成代入感了。
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试验,蔡格尼克得出了结论:人们有着天生的完成欲,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对已经处理完的事情更有印象。 中途被打断的人会感到不爽,并期待着完成,所以印象深刻;而顺利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很快就忘了。
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之为蔡氏效应(蔡格尼克效应)。 蔡氏效应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演讲中的留白效应、电视剧中的广告插播等都属此类。我们会觉得网上看电视剧不如电视上看得爽,就是蔡氏效应的影响了。 比如央视节目,《今日说法》中虽然没有插播广告,但是每到案情有所进展的时候都会插入一段案件回放。
于是,观众的完成欲被吊起,期待着案情的进展,对前情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而《走近科学》则是做的更绝,有时候就在最挠心的地方来一句,请看下期。
于是,下期节目你又来了。 那么,在小说中又该怎么吊起读者的完成欲呢? 在前面的神经链与奖励机制中,从神经链被触动到获得奖励、满足愿望,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神经链被触动,获得奖励的过程却被打断,那么渴望获得奖励的欲望就会变成完成欲所带来的期待感。
适当地加入详细的景物、动作、心理描写,是增强代入感的诀窍之一。 有些作者害怕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把配角、反派角色写的十分粗糙简陋。实际上根据前面所讲的社会脑对自我定义的方式,形象生动的配角,以及在小说的社会体系中,给主角一个明确的社会地,位同样是增强代入感的有力方式。
曾经看到有篇帖子里写,读者之所以能代入你的主角,是因为你的性格描写不完善,缺失的部分只能由读者自己代入进去脑补了。 实际上,一个性格鲜明的主角,的确可以吸引来性格相似的读者,却也会直接阻止不同性格的读者产生代入感。 看看那些大火的小说,试着描述一下它们主角的性格?
你会发现,除了诸如有毅力、懂得隐忍之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泛性格”外,很难找到什么特色鲜明的性格特点,反倒是一些受欢迎的配角显得更有“个性”。 其实,只要让你的主角有着“泛性格”就足够了。读者可以自行找出与自身相同的特征,然后再把自己的其他特征投射到你的主角上来,这样就足以形成代入感了。
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试验,蔡格尼克得出了结论:人们有着天生的完成欲,对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对已经处理完的事情更有印象。 中途被打断的人会感到不爽,并期待着完成,所以印象深刻;而顺利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很快就忘了。
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之为蔡氏效应(蔡格尼克效应)。 蔡氏效应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演讲中的留白效应、电视剧中的广告插播等都属此类。我们会觉得网上看电视剧不如电视上看得爽,就是蔡氏效应的影响了。 比如央视节目,《今日说法》中虽然没有插播广告,但是每到案情有所进展的时候都会插入一段案件回放。
于是,观众的完成欲被吊起,期待着案情的进展,对前情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而《走近科学》则是做的更绝,有时候就在最挠心的地方来一句,请看下期。
于是,下期节目你又来了。 那么,在小说中又该怎么吊起读者的完成欲呢? 在前面的神经链与奖励机制中,从神经链被触动到获得奖励、满足愿望,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神经链被触动,获得奖励的过程却被打断,那么渴望获得奖励的欲望就会变成完成欲所带来的期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