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三江源(上)(4)
“千湖之县”黄河源玛多草原,历史上的湖泊数量都在4000个以上,湖泊总面积曾一度达到1700平方公里。而到1999年,已有2000以上个湖泊干涸,湖泊周围已有121条有名字的小河干涸,上千条小河断流。致使黄河从源区开始频频断流,流量持续下降,此前5年间,青海境内黄河来水量减少30%……
玛多曾是畜牧业大县,至20世纪80年代,牲畜存栏头数曾一度超过百万头只,人均收入也曾一度跃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区域内载畜量也早已越过极限,草原已不堪重负。玛多也是三江源区最干旱的区域之一,干旱荒漠化趋势也在此时快速加剧。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两个极点恰好此时在这里重叠,终成大祸,生态灾难开始在域内肆虐。
再以黄河源区达日县为例。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1600万亩,当时退化草原的总面积已超过1170万亩,也就是说,除一小部分草原之外,全县草原均已严重退化。像满掌乡60%的草原已沦为黑土滩,一眼望去不见一根牧草。县城四周的山坡上,一片片黑土滩已从山底下的河谷滩地向山顶蔓延,黄河谷地昔日灌草繁茂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一片片望不到边的黑土滩上到处都是老鼠。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大片草原沙化,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河谷已有连绵的沙丘,流沙层已经直抵源区干流。野生动物的尸骸随处可见,淘金风潮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布满一条条河谷……
在长江源区支流雅曲边的一顶帐篷里,牧人文德告诉我们:雅曲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的河”。过去这里很美,清清的河水,绿绿的草原,皑皑的雪山,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他们是1966年从治曲(治渠乡)迁到此地的,当时,这里有数不清的野牦牛和藏野驴,野驴粪也特别多,他们这些西迁牧户用野驴粪当燃料,烧了整整两年还没烧完。河水也很大,从没见过断流,雅曲源头的千年冰川一直伸到山脚下。牧草也很高,普遍都在一尺以上。
后来,慢慢地一切都变了。先是野生动物迅速减少。从三年困难时期县上组织打猎队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开始,野生动物就没有安宁过。各级政府、厂矿企业和牧民组织的打猎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还在活动。到80年代初,野牦牛在这一带已经绝迹,藏野驴也很难见到了,草场开始退化。
玛多曾是畜牧业大县,至20世纪80年代,牲畜存栏头数曾一度超过百万头只,人均收入也曾一度跃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区域内载畜量也早已越过极限,草原已不堪重负。玛多也是三江源区最干旱的区域之一,干旱荒漠化趋势也在此时快速加剧。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两个极点恰好此时在这里重叠,终成大祸,生态灾难开始在域内肆虐。
再以黄河源区达日县为例。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1600万亩,当时退化草原的总面积已超过1170万亩,也就是说,除一小部分草原之外,全县草原均已严重退化。像满掌乡60%的草原已沦为黑土滩,一眼望去不见一根牧草。县城四周的山坡上,一片片黑土滩已从山底下的河谷滩地向山顶蔓延,黄河谷地昔日灌草繁茂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一片片望不到边的黑土滩上到处都是老鼠。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大片草原沙化,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河谷已有连绵的沙丘,流沙层已经直抵源区干流。野生动物的尸骸随处可见,淘金风潮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布满一条条河谷……
在长江源区支流雅曲边的一顶帐篷里,牧人文德告诉我们:雅曲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的河”。过去这里很美,清清的河水,绿绿的草原,皑皑的雪山,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他们是1966年从治曲(治渠乡)迁到此地的,当时,这里有数不清的野牦牛和藏野驴,野驴粪也特别多,他们这些西迁牧户用野驴粪当燃料,烧了整整两年还没烧完。河水也很大,从没见过断流,雅曲源头的千年冰川一直伸到山脚下。牧草也很高,普遍都在一尺以上。
后来,慢慢地一切都变了。先是野生动物迅速减少。从三年困难时期县上组织打猎队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开始,野生动物就没有安宁过。各级政府、厂矿企业和牧民组织的打猎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还在活动。到80年代初,野牦牛在这一带已经绝迹,藏野驴也很难见到了,草场开始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