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中原乱局和察举改革(3)
孙策和曹操都不着急,这两个人都不愿意先和袁术的留守部队展开攻坚,而是步步为营,先把所有支持二袁的家族给抄家,慢慢打。他们也知道这次战斗大概率不能占据汝南,主要任务是吸引袁术的回防,袁术回来了汝南几乎不可能拿下,因此不如在城外多抢一些支持袁术的地主钱粮算了,曹操在梁国优先攻打小的家族,孙策在汝南东部用投石车炸坞堡,支持袁术的大小家族一起打。当各大家族组织起6万联军准备进攻孙策,孙策开始适当的战略性撤退,曹操不敢直面复仇的联军,也撤退到陈国,刘和奉行父亲那一套仁政,不抢劫百姓,但是他又不愿意让自己的骑兵去下马攻坚,所以毫无战果,他看到孙策曹操都撤了,也不敢单独面对敌军,只能跟着撤退到九江了。
趁着这个中原大乱机会,青徐荆南和泰山又开始贯彻深化全面改革,第三次科举在青徐泰山举办。另外青徐的中学教育开始实施,主要科目是比荆南多一个就是管理学,这个科目没有作为核心课程,以讨论课的形式为主,当官的都可以来交流一下。现在的中学是政府设立半盈利学校,中学的录取率是小学成绩前5%免费上,前5-10%的半价,其他的学生就要交钱上中学了。没上中学同样可以照常参加科举,影响不大的。
另外,陈亮想出一个计策,根据当地人口来分配察举的数量,可以减少隐藏人口。每个郡推举茂才的时候,每有100万纳税人口,该年就可以推荐一个茂才: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的2位,比如对于连不到1百万人口的郡,假设有85万纳税人口,那么就有0.85个名额,第一年太守不能推荐茂才,假设该郡纳税人数不变,那么两年的名额累计一共1.7个,推荐一个人,还剩下0.7个名额可以保存下来,第三年有1.55个名额了,又可以推荐一个新茂才,推荐人里面本地人要超过一半。这样小的郡也可以有保证有茂才的名额,只是时间久一点。至于孝廉,每个县10万纳税人口,县令就可以推荐一个,也能累加。这个政策既能减少大地主隐瞒佃户人口,也能让官方势力有能力制衡地方势力。至于有些大族虚报人口或者修改年龄为了多一些纳税人口,那也可以,把多出来的税交上再说,然后这些名额也不一定轮得到虚报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