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的嫁妆自序(4)
时势造英雄。朝廷对明郑政权,从较为重视、完全忽视、直接轻视、假装无视、到不得不重视的过程,也是施琅一生起起伏伏的过程。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早年为了吃食投入郑家军,后因对职务不满到郑芝龙帐下求官,后随郑芝龙降清后在清军里面混日子,后跟郑成功创业,再后叛郑想复仇,再后想统一台湾建立不世之功,最后实现从贫苦农民向王侯将相兼大地主的华丽转身。
从顺治皇帝入京(1644年),到康熙帝收复台湾统一全国(1683年),历时39年。满清能从南明、大顺、大西政权中脱颖而出,重拾山河,并开启康乾盛世,可谓是历经千难万险。没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是到不了西天,是取不了真经的。正是因为如此的艰辛,清朝早期的几代帝王励精图治,才建立了如此大大的大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可以说是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评价清的时候,有诸多矛盾之处,读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我们会伤心难过,读到“火烧圆明园”时我们也会悲愤交加,社会中弥漫着对清的责备,责备它闭关锁国,逐步落后于西方,让中国陷入百年的苦难。也有声音说,中国的落实起源于明朝,同样是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中。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争论,至今还没有正史对清盖棺定论。按道理,往往是前朝灭亡,后朝就会给前朝修史,正如明修元史、清修明史一样。中华民国建立的时候,邀请满清遗老给清修了史的,形成《清史稿》,但里面有满清遗老的私货,对清太多的粉饰,民国不予承认。后来,民国又忙着打内战等等,清史就被搁置了下来,至今官版清史还在修订之中。
笔者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粉,更加不是大汉主义者,无论他人怎样评价清,但个人认为清还是有功的,最大的在于它奠定了中国的现今版图,换着如明朝之类的中原农耕王朝是很难完成的。更有人认为,清朝最大功绩在于,把“满洲”当嫁妆带入了中国,东三省至此才真正意义纳入了中国的有效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