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吉。(第20周零6天)(2)
所以,这一期的《化城再来人》从开篇就让我感觉到了一种亲近感,周梦蝶先生是河南人,离开故土近一生,却一口家乡话。这是我认知中的台湾,因为人,那座岛屿与大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弹幕里有年轻人笑称周梦蝶是“49年入了国军”,因为他1947年参军,1948年随军到达台湾,从此几十年孑然一身,再回故土已是物是人非。他的第一本诗集叫做《孤独国》,孤独,似乎印证了他一生的主题。
我时长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没有战争。也偶尔会想象,我的子女,孙辈,会不会遇到战争?他们会参军吗?会流离失所吗?哪怕战争在百年之后,那么我曾经爱过的人,看着长大的人,他们会痛失所爱吗?会晚景艰难吗?想到这里,就会觉得:啊,其实不拥有自己的血脉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我和瘦瘦一直没有急于要小孩,觉得有就接受,没有也有没有的活法。人生那么无常,有人一生在体验快乐,也有人总是在痛苦中挣扎。“苦”这个字,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我爱的人永远不明白它背后那如山般的沉重。
小吉这个名字我和瘦瘦都很喜欢,我妈曾经说要给小孩取“大名字”,山、海、大用……今后必成大器。可是我不那么认为,吉祥、如意、平安、顺遂,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渡过一生,便是极好的人生了。
《化城再来人》这部影片的节奏非常慢,经常没有任何对白和旁白只放周梦蝶先生的生活影像,老年人动作很慢,吃饭、洗漱、裁纸、研墨,用颤抖的手一笔一划写毛笔字,手很抖,但字却平稳有力。采访时老先生说话就更慢了,但习惯了加速播放的我却全程没有一点加速,跟着片子的节奏看完了这部2小时40分钟的片子。
我被那种平静打动。
周梦蝶先生时常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沉默,热爱阅读,不太在意衣食住行,却对精神层面有很高的需求,有时候他的沉默是一种自我的无声的反抗,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在北京的快节奏生活之下,我有时会感慨自己是个“一事无成之人”,是我真实的想法还是曾经的抑郁情绪导致,已经分辨不清了。每一个普通人都会被时代所裹挟,尤其是人年轻的时候,别人谈朋友我也要谈,别人结婚我也要结婚,别人事业达到什么样的成就,那么我也要有类似的成就……许多心灵鸡汤都会告诉你“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节奏”,大家都懂,可是能真正做到按着自己节奏去走的人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