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保卫南京》(长篇军事言情小说连载1)(2)

2023-09-16 来源:百合文库
国民政府正是秉承了他的构想,而精心营造首府,先后推出了《南京新建设计划》(1919年)、《南京北城区发展计划》(1920年)、《南京市政计划》(1926年)等等,在1929年制定了《首都计划》定稿。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上午,孙中山病逝于北平,他向随侍身边的汪精卫,和夫人宋庆龄等,立下了政治遗嘱和身后遗嘱,明确表达了归葬南京紫金山麓的愿望。
国民党决定遵其遗愿而行。其遗孀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亲自选定了紫金山中茅山坡为墓址所在地。
而后,经公开悬奖征集陵墓设计图案,中国年仅28岁的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平面呈警钟形方案,因其含蕴“唤起民众,以建民国”的强烈寓意被评为大奖,予以采纳。
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陵墓工程第一期完工。6月1日,国民政府在首都南京,举行了孙中山灵榇奉安大典,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主祭。
当民国二十年(1931年)孝经鼎建成后,中山陵警钟图案俨然成型:主体建筑孝经鼎、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墓室,依着中茅山南坡山势,沿一条中轴线逐渐抬升,球型墓室、祭堂构成警钟的悬扣,陵门一线以及上部的外墙构成警钟的外型截面,400余米长的墓道、博爱坊构成悬挂的钟摆,而陵园前半月形广场及孝经鼎仿若钟摆锤。

《保卫南京》(长篇军事言情小说连载1)


中山陵主体建筑,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既可见斗拱、檐椽、券门、歇山式屋顶等民族风格,祭堂四角的堡垒式方屋、博爱坊的冲天式石柱,又显然吸收了西方建筑元素。
花岗石台阶和墙面,彰显出庄重肃穆氛围;青色琉璃瓦,色调则取自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主色。
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的这天早上,如果从空中视角俯瞰,可以看到北端祭堂拱门之上,横跨两侧的堡垒方屋,拉挂着一条红底白字的横幅,上书“南京市大中学生暑期军事集训汇展暨谒先总理陵墓仪式”;在南端半月形广场上,聚集了大群身着夏季草绿色童子军制服的年轻学生,夹杂着一些头戴德式宽沿钢盔的国军年轻军官。
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为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士兵和军官,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要求,所有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即正式成为童子军,参加军训。
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中国童子军总会,蒋介石亲任会长,童子军走向正规化,统一了着装,学习专门的军事类课程。

《保卫南京》(长篇军事言情小说连载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