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四周年】夜恋(2)
2023-09-16 来源:百合文库
即使像我这样从来不做计划的人也对自己有着清醒的定义。我是个纯情的作者,显然不够作家,因为那要求每个人都可以读懂你的文字,起码不明觉厉;但我也决不是一个写手,因为“手”代表熟手,以及职业化,以盈利为目的,明显我也不是。
打心里我尊重每一个用心写作的作者,尽管他们也许不是作家,但他们的故事和试图认真传递的感情都让我神迷,我始终坚定的认为,用心的文字没有三六九等,只是区分读者,此时花未开,或许彼时蜂已来。就音乐而言,伤心的人爱听忧郁的慢歌,愉悦的人则喜爱明亮的快歌,若当真是把所闻所感注入到文字里,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一定会有共鸣,这是人之常情。
写故事对于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恋爱。察觉到不知哪里萌生的灵感之后,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萌芽,守候着它长大。不知何时我已经看到了她:皮肤白似牛奶,红若鲜血,双手交叉在胸前,枕着柔亮丝绸样散开的头发静静的躺在那水晶棺材的模糊倒影中,即使没有我的目光,她也会在那里永远沉睡——我的缪斯,我的感情所在,我的身与我的心在那短暂的一刻有了意义,只是在冥想中记忆起她那转瞬即逝的光芒,我的灵和我的魂便可以在思索中得到片刻安宁。试图画出这幅图景的我,试图传达这种感情的我便注定要迈上探索的旅途,战战兢兢的打开手中的石榴,“皮肤白的人就不是红的,皮肤红的人就不是白的”,我拒绝并否定这种回答,因此便显得时于常识相悖,却又有着莫名的自信。作为旅人的我深知自己是谁,又将去向何处:像堂吉诃德一样为了也许他得不到的公主和城堡向着旋转的风车冲锋。
因此我不能允许自己随意对待自己的故事。
这一篇里就抽象的讲了部分自己的创作观以及一部分爱情观:“相亲”与“恋爱”。
由于我对这个世界小小的失望,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点讽刺。第二个人名叫思君,意为我的世俗常识以及思想。毫无疑问我是对相亲持否定态度的,因为它与我心中“爱”的定义完全不符,但又符合现实的需要:仅仅凭着标准界限缩小范围,最后凭借几次生硬的接触便宣布名为“爱情”的判决,怎么想也脱不了各取所需的意思,也许只是我单纯拒绝世界是由毫无偶然、单调无趣的碎片构成而已,我总是觉得人可以变得更有趣。
仅从爱情观来讲,本文可以分为五个群体:参与相亲的适婚人群与亲戚;相亲会场外犹豫的围观人群;现场爵士管弦乐队;主角与思君;因为着装没能上场演奏的小太妹。这样去分析爱情观,创作观也就可以大概理解了:我拒绝被推着走向相亲的舞台,小太妹也不想穿着太拘谨的演奏,共鸣就是这样产生的,深刻而又热烈。
主要讽刺的部分在于“目的明确的相亲”、“事到临头犹豫不决,显得畏首畏尾的围观人群”、“不思考只是呆在原地形成的沉重气氛,本来正常的事情显得很尴尬(捡书的片段)”。以及不那么明显的:“为什么要相亲”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以及思君本人,因为他也始终把“相亲”这件事作为必要的事件,以至于最后主角恍然大悟:如果没有思君的话,也许本来自己就不会在这里吧。
打心里我尊重每一个用心写作的作者,尽管他们也许不是作家,但他们的故事和试图认真传递的感情都让我神迷,我始终坚定的认为,用心的文字没有三六九等,只是区分读者,此时花未开,或许彼时蜂已来。就音乐而言,伤心的人爱听忧郁的慢歌,愉悦的人则喜爱明亮的快歌,若当真是把所闻所感注入到文字里,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一定会有共鸣,这是人之常情。
写故事对于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恋爱。察觉到不知哪里萌生的灵感之后,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萌芽,守候着它长大。不知何时我已经看到了她:皮肤白似牛奶,红若鲜血,双手交叉在胸前,枕着柔亮丝绸样散开的头发静静的躺在那水晶棺材的模糊倒影中,即使没有我的目光,她也会在那里永远沉睡——我的缪斯,我的感情所在,我的身与我的心在那短暂的一刻有了意义,只是在冥想中记忆起她那转瞬即逝的光芒,我的灵和我的魂便可以在思索中得到片刻安宁。试图画出这幅图景的我,试图传达这种感情的我便注定要迈上探索的旅途,战战兢兢的打开手中的石榴,“皮肤白的人就不是红的,皮肤红的人就不是白的”,我拒绝并否定这种回答,因此便显得时于常识相悖,却又有着莫名的自信。作为旅人的我深知自己是谁,又将去向何处:像堂吉诃德一样为了也许他得不到的公主和城堡向着旋转的风车冲锋。
因此我不能允许自己随意对待自己的故事。
这一篇里就抽象的讲了部分自己的创作观以及一部分爱情观:“相亲”与“恋爱”。
由于我对这个世界小小的失望,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点讽刺。第二个人名叫思君,意为我的世俗常识以及思想。毫无疑问我是对相亲持否定态度的,因为它与我心中“爱”的定义完全不符,但又符合现实的需要:仅仅凭着标准界限缩小范围,最后凭借几次生硬的接触便宣布名为“爱情”的判决,怎么想也脱不了各取所需的意思,也许只是我单纯拒绝世界是由毫无偶然、单调无趣的碎片构成而已,我总是觉得人可以变得更有趣。
仅从爱情观来讲,本文可以分为五个群体:参与相亲的适婚人群与亲戚;相亲会场外犹豫的围观人群;现场爵士管弦乐队;主角与思君;因为着装没能上场演奏的小太妹。这样去分析爱情观,创作观也就可以大概理解了:我拒绝被推着走向相亲的舞台,小太妹也不想穿着太拘谨的演奏,共鸣就是这样产生的,深刻而又热烈。
主要讽刺的部分在于“目的明确的相亲”、“事到临头犹豫不决,显得畏首畏尾的围观人群”、“不思考只是呆在原地形成的沉重气氛,本来正常的事情显得很尴尬(捡书的片段)”。以及不那么明显的:“为什么要相亲”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以及思君本人,因为他也始终把“相亲”这件事作为必要的事件,以至于最后主角恍然大悟:如果没有思君的话,也许本来自己就不会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