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十四章(2)
“三国鼎立,重在内定。”
司马懿整了整衣袍又靠回床上,说:“……公孙渊,不,若要追根溯源,应当从其祖父公孙度说起。公孙度自董卓时出任辽东太守,也是一员猛将,出任辽东不久就使乌桓鲜卑臣服,东击高句丽,越海截取高句丽国土,一时英雄也。自此他公孙氏便盘踞辽东,历经三代,到了公孙渊手里,再这之前,竟未尝一败。现在你知晓为何我要屠城做京观了吗?”
阮籍想了想,因为他未尝一败?
“倘我接受公孙渊的降书,一旦大军离开辽东,他便会以为只要面子上乖顺些,我大魏就不会对他怎样,到时候他就更加大胆,如果汉吴来战,为了边疆安定,公孙渊归顺与否反而成了他拿捏朝廷的筹码,何况他在辽东多次与吴主接触摇摆不定,到那时他会以为魏吴两方都是可以耍弄的,这等蠢材,真是侮辱了祖宗神武之名。”
“所以此战必定要重创辽东才能安定,他叔叔公孙恭比他聪明十倍……,所以我放出公孙恭,屠了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武力不在,辽东就无力复仇,吴国路远,只能依附我大魏,等到男丁长成,气势不在忙于生计,他们的后一代会连祖辈的血腥都感受不到,依附已久,就再也不能叛出。至此,辽东之患根除无碍了。”
“为何不能只诛杀公孙渊及诸臣下族人?边疆群狼环伺,诛杀壮丁不利守边,倘若高句丽扰边,辽东岂非无力抵挡?而且吴主已经攻打过一次辽东了,辽东之势,残上加残。”
“幽州不只有辽东一郡,各郡早已分兵重建辽东军了。而那吴主孙权,不过是报公孙渊降而复叛之仇罢了,哪里用得着舍弃江北专来攻打小小辽东。再说京观的事,如果他公孙渊够聪明,知道我魏军来讨伐果断弃城而逃,也就没有襄平百姓什么事了,但他守城不出,使粮草断尽,襄平城内人食人……,这笔账当然算在我军头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同仇。这种情势下,朝中不论派谁来出任太守,都难以融入,被视为仇敌,毕竟如此惨败绝无仅有,此战之耻,仇火难灭啊。”
“……只要我国局势平稳,就不怕羌胡夷狄来犯。”司马懿又开始翻弄他的玉玦,指甲无意的剐蹭着,发出轻轻的哒哒声。
为上者,总是不把平头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能用就行,用完了也就不在乎了。而且说起来繁繁杂杂,又都有道理,你说怪不怪?
阮籍沉吟不语,司马懿看了他两眼说:“让你去边疆,不是让你去见血,不过是京都繁华,容易迷失,边疆艰苦,时不时就有变动……,人啊,还是要动起来才行,心下要静,身就要动,一动一静才是养生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外不定,心方能静,静下心来,你才能知道往哪儿走。京都太静了,心会乱。”
司马懿整了整衣袍又靠回床上,说:“……公孙渊,不,若要追根溯源,应当从其祖父公孙度说起。公孙度自董卓时出任辽东太守,也是一员猛将,出任辽东不久就使乌桓鲜卑臣服,东击高句丽,越海截取高句丽国土,一时英雄也。自此他公孙氏便盘踞辽东,历经三代,到了公孙渊手里,再这之前,竟未尝一败。现在你知晓为何我要屠城做京观了吗?”
阮籍想了想,因为他未尝一败?
“倘我接受公孙渊的降书,一旦大军离开辽东,他便会以为只要面子上乖顺些,我大魏就不会对他怎样,到时候他就更加大胆,如果汉吴来战,为了边疆安定,公孙渊归顺与否反而成了他拿捏朝廷的筹码,何况他在辽东多次与吴主接触摇摆不定,到那时他会以为魏吴两方都是可以耍弄的,这等蠢材,真是侮辱了祖宗神武之名。”
“所以此战必定要重创辽东才能安定,他叔叔公孙恭比他聪明十倍……,所以我放出公孙恭,屠了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武力不在,辽东就无力复仇,吴国路远,只能依附我大魏,等到男丁长成,气势不在忙于生计,他们的后一代会连祖辈的血腥都感受不到,依附已久,就再也不能叛出。至此,辽东之患根除无碍了。”
“为何不能只诛杀公孙渊及诸臣下族人?边疆群狼环伺,诛杀壮丁不利守边,倘若高句丽扰边,辽东岂非无力抵挡?而且吴主已经攻打过一次辽东了,辽东之势,残上加残。”
“幽州不只有辽东一郡,各郡早已分兵重建辽东军了。而那吴主孙权,不过是报公孙渊降而复叛之仇罢了,哪里用得着舍弃江北专来攻打小小辽东。再说京观的事,如果他公孙渊够聪明,知道我魏军来讨伐果断弃城而逃,也就没有襄平百姓什么事了,但他守城不出,使粮草断尽,襄平城内人食人……,这笔账当然算在我军头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同仇。这种情势下,朝中不论派谁来出任太守,都难以融入,被视为仇敌,毕竟如此惨败绝无仅有,此战之耻,仇火难灭啊。”
“……只要我国局势平稳,就不怕羌胡夷狄来犯。”司马懿又开始翻弄他的玉玦,指甲无意的剐蹭着,发出轻轻的哒哒声。
为上者,总是不把平头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能用就行,用完了也就不在乎了。而且说起来繁繁杂杂,又都有道理,你说怪不怪?
阮籍沉吟不语,司马懿看了他两眼说:“让你去边疆,不是让你去见血,不过是京都繁华,容易迷失,边疆艰苦,时不时就有变动……,人啊,还是要动起来才行,心下要静,身就要动,一动一静才是养生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外不定,心方能静,静下心来,你才能知道往哪儿走。京都太静了,心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