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诗人胭脂茉莉知行合一,淡泊宁静圆润的人生态度(2)
知行合一,淡泊宁静圆融的人生态度 文:作家少木森
如今,阳明心学见热,所以讨论阳明心学核心之一“知行合一”也必然见热,特别是对朱熹与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区别,讨论得尤为热烈。朱熹有一个观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相对应的,王阳明则有一个这样的观点: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细分析,朱熹主张——真知必能行;而王阳明则说——真知即是行。
大家都知道,同是说“知行合一”,王阳明却是反对朱熹的。王阳明所反对的是朱熹把知与行划为两段的说法,即所谓“先研究理先穷尽这理才去做”的说法。他认为朱熹等“格物穷理”的说法有问题,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穷理”而后才去“力行”。在他看来这个说法,已经逐步成了一些人忽视“行”,做嘴上功夫,仅停留于嘴上的借口和依据。他强调,知行本不可分,只有行才使知呈现出来。所以,他多次以孝道为例说明:知行永远不可能分开,真知即是行。他说,能够讲很多孝的道理而不去做孝敬的事,肯定不能算是懂得孝道的人;反过来,真正懂得孝道的人,一定是做着孝敬之事的人。
诗人胭脂茉莉 我们说禅,其实正是这样,也是讲“知行合一”的,诚如天台宗大师四明知礼所言:“知为行本,则行借知生;行能成知,则知借行成”。致知力行不是两截,力行亦所以致其知,磨镜所以镜明。因此,禅的道理不一定多说,而把禅的事当生活行为的一部分,行动本身为禅,行为本身有禅,那可能更契入禅。
读胭脂茉莉这一组诗,或可从这个角度来读,颇可读出感觉。她没有叨叨说禅,而以朴实安静的语言来说安静,娓娓道来,还真有安静之感,也就蕴着悠悠禅意了。
如今,阳明心学见热,所以讨论阳明心学核心之一“知行合一”也必然见热,特别是对朱熹与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区别,讨论得尤为热烈。朱熹有一个观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相对应的,王阳明则有一个这样的观点: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细分析,朱熹主张——真知必能行;而王阳明则说——真知即是行。
大家都知道,同是说“知行合一”,王阳明却是反对朱熹的。王阳明所反对的是朱熹把知与行划为两段的说法,即所谓“先研究理先穷尽这理才去做”的说法。他认为朱熹等“格物穷理”的说法有问题,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穷理”而后才去“力行”。在他看来这个说法,已经逐步成了一些人忽视“行”,做嘴上功夫,仅停留于嘴上的借口和依据。他强调,知行本不可分,只有行才使知呈现出来。所以,他多次以孝道为例说明:知行永远不可能分开,真知即是行。他说,能够讲很多孝的道理而不去做孝敬的事,肯定不能算是懂得孝道的人;反过来,真正懂得孝道的人,一定是做着孝敬之事的人。
诗人胭脂茉莉 我们说禅,其实正是这样,也是讲“知行合一”的,诚如天台宗大师四明知礼所言:“知为行本,则行借知生;行能成知,则知借行成”。致知力行不是两截,力行亦所以致其知,磨镜所以镜明。因此,禅的道理不一定多说,而把禅的事当生活行为的一部分,行动本身为禅,行为本身有禅,那可能更契入禅。
读胭脂茉莉这一组诗,或可从这个角度来读,颇可读出感觉。她没有叨叨说禅,而以朴实安静的语言来说安静,娓娓道来,还真有安静之感,也就蕴着悠悠禅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