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真实的观察者(2)
“想象的基础,是每个人能够接触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即使你把这些主观认知以一个相对不那么主观的角度整合在一起,你也很难从众多的主观认知里重现一个「真实」。
“对你来说,「真实」,或者说「真相」,究竟是什么?”
晓梦向文问道。
“「真相」是像水一样的东西。不能一个两个地明确数清,和别处的水混合到一起之后,就无法变回原样。如果你想要抓住它,它就会从指缝溜走,你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如果说新闻是固定水流的渠道,那么记者就是制造渠道的工程师。”
文接着说:“对大多数媒体和观众来说,真实感往往比真实性更重要。这个时代,根本不在乎「真相」。”
“你这个比喻很有意思。「真相」是缺乏自由的,因为「真相」会受到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道德准则、文化习俗之类的东西束缚,这种束缚是在信息海洋中随波逐流的人们难以摆脱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在情感上相信的「真相」。”
晓梦耸了耸肩说道。
“我明白了。第三个问题,你通过「无何有」系统观测到的「现实」,是不是比我们观测到的「现实」更接近「真实」?”文继续问道。
“你们和我使用的观测工具、观测方式都不一样,怎么能简单地比较谁的观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呢……你们应该都了解量子力学吧?”
少女们点了点头。
“那我就不跟你们科普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对时间、长度、质量、能量等物理量的测量,一定会受到不确定性原理的制约,测量精度存在理论上的极限。这不是制造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能解决的。而这个理论上的极限,就是普朗克尺度。”
晓梦稍加思索之后说道。
“我们不知道的是,普朗克尺度之下的世界,是模糊的吗?或者是精确的,只是我们无法观测?接下来,就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矛盾了。
“粒子叠加态的坍缩,到底是取决于观测者的意识,还是取决于「观测」这个行为本身?如果我们是钟表里的齿轮,那么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注定的;如果我们是桌子上的骰子,那么一切都是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的。”
“我觉得,争论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这种二元对立,好像没什么意思,”莲子想了想说,“量子现象是不确定的,但量子力学不是。薛定谔方程用波函数来描述一个粒子或者系统,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完全确定波函数的任意时刻。”
“对你来说,「真实」,或者说「真相」,究竟是什么?”
晓梦向文问道。
“「真相」是像水一样的东西。不能一个两个地明确数清,和别处的水混合到一起之后,就无法变回原样。如果你想要抓住它,它就会从指缝溜走,你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如果说新闻是固定水流的渠道,那么记者就是制造渠道的工程师。”
文接着说:“对大多数媒体和观众来说,真实感往往比真实性更重要。这个时代,根本不在乎「真相」。”
“你这个比喻很有意思。「真相」是缺乏自由的,因为「真相」会受到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道德准则、文化习俗之类的东西束缚,这种束缚是在信息海洋中随波逐流的人们难以摆脱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在情感上相信的「真相」。”
晓梦耸了耸肩说道。
“我明白了。第三个问题,你通过「无何有」系统观测到的「现实」,是不是比我们观测到的「现实」更接近「真实」?”文继续问道。
“你们和我使用的观测工具、观测方式都不一样,怎么能简单地比较谁的观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呢……你们应该都了解量子力学吧?”
少女们点了点头。
“那我就不跟你们科普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对时间、长度、质量、能量等物理量的测量,一定会受到不确定性原理的制约,测量精度存在理论上的极限。这不是制造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就能解决的。而这个理论上的极限,就是普朗克尺度。”
晓梦稍加思索之后说道。
“我们不知道的是,普朗克尺度之下的世界,是模糊的吗?或者是精确的,只是我们无法观测?接下来,就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矛盾了。
“粒子叠加态的坍缩,到底是取决于观测者的意识,还是取决于「观测」这个行为本身?如果我们是钟表里的齿轮,那么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注定的;如果我们是桌子上的骰子,那么一切都是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的。”
“我觉得,争论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决定论和非决定论这种二元对立,好像没什么意思,”莲子想了想说,“量子现象是不确定的,但量子力学不是。薛定谔方程用波函数来描述一个粒子或者系统,通过数学计算可以完全确定波函数的任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