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辫】遗世29(2)
袁先生缓了一小会才轻声的感慨了句:“原来她叫牡丹啊。”
忽然又想起那年午后,自己架着画布在湖边写生,一身粉衣的女子突然拍了自己肩膀,自己一回头,刹那间天地都失色,只剩下那位女孩的一颦一笑还停在眼中。
女孩笑着问袁先生:“你把这颗玉兰树画的真美,你喜欢玉兰树吗?”
袁先生有些羞涩的答道:“现下正当玉兰的花季,这园中这颗玉兰开的最美,不亏是这园中当之无愧的花王。”
女孩听完笑的十分欣喜又问了句:“那你最喜欢什么花?”
袁先生笑着跟女孩说:“说起来袁某就是个俗人,我最爱的还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女孩听完眼中的亮光消散不见,笑的有些勉强,匆匆跟袁先生告别,就消失在了园中。而袁先生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那句话说错了,惹得佳人不开心。
现在袁先生是明白了,当年午后的邂逅之后,每次袁先生写生的时候,女孩都会出现,二人慢慢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袁先生也被女孩的天真烂漫所吸引,深深爱上了她。而女孩却连名字都不肯告诉袁先生。每次问她名字的时候女孩只是笑着摇摇头,眼神有些暗淡,相处的时间久了袁先生也猜到了女孩可能不是人,或许是存在于人间的精怪,或许是九天之上下凡的玄女,所以才不可以告知她的名字,从那之后袁先生也再也没有问过女孩的姓名。
直到爱意波涛汹涌,袁先生终于鼓起了勇气把爱意写在了扇子上,交到了女孩手中,可惜女孩只是打开看了一眼,笑着夸奖袁先生字写的真好看。袁先生也明白了女孩婉拒的意思。收回了扇子,再也没敢跟女孩提起自己的感情,怕二人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再后来,春去秋来,北方爆发了战乱,袁先生要赶赴参军,跟女孩告别,临走前把当初告白的折扇送给了女孩,跟她说折扇就放在她那保管,自己还会回来。
女孩天真懵懂的跟袁先生告别,不曾想袁先生这一走就没有回来。
参军的第三年,袁先生牺牲在了战场上,临死前拜托还活着的战友有机会的话把自己埋在能看到女孩所在园林的地方。
后来战争结束,战友几经辗转,把袁先生送到了姑苏,埋在了能看到园林的荒山上。
袁先生细细的摩挲着折扇,哑着声音跟张云雷他们说:“谢谢你们为我送来这个,请问牡丹她还在园林中吗?”
张云雷看着眼前红着眼眶颤抖的男人,问他:“这么多年,你怎么不去看看她。”
袁先生听完顿了一下,过了一会才开口说:“我走不开这方寸这地,能做到的只是遥遥望着园林的方向,而且我已经死了,没办法给她什么了,即使能离开,我也不敢跟她见面。还好当年跟她告白的时候她并没有答应,不然不是害苦她了,还好她只当我是友人。扇子我收下了,感谢二位,你们请便吧。”
忽然又想起那年午后,自己架着画布在湖边写生,一身粉衣的女子突然拍了自己肩膀,自己一回头,刹那间天地都失色,只剩下那位女孩的一颦一笑还停在眼中。
女孩笑着问袁先生:“你把这颗玉兰树画的真美,你喜欢玉兰树吗?”
袁先生有些羞涩的答道:“现下正当玉兰的花季,这园中这颗玉兰开的最美,不亏是这园中当之无愧的花王。”
女孩听完笑的十分欣喜又问了句:“那你最喜欢什么花?”
袁先生笑着跟女孩说:“说起来袁某就是个俗人,我最爱的还是国色天香的牡丹。”
女孩听完眼中的亮光消散不见,笑的有些勉强,匆匆跟袁先生告别,就消失在了园中。而袁先生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那句话说错了,惹得佳人不开心。
现在袁先生是明白了,当年午后的邂逅之后,每次袁先生写生的时候,女孩都会出现,二人慢慢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袁先生也被女孩的天真烂漫所吸引,深深爱上了她。而女孩却连名字都不肯告诉袁先生。每次问她名字的时候女孩只是笑着摇摇头,眼神有些暗淡,相处的时间久了袁先生也猜到了女孩可能不是人,或许是存在于人间的精怪,或许是九天之上下凡的玄女,所以才不可以告知她的名字,从那之后袁先生也再也没有问过女孩的姓名。
直到爱意波涛汹涌,袁先生终于鼓起了勇气把爱意写在了扇子上,交到了女孩手中,可惜女孩只是打开看了一眼,笑着夸奖袁先生字写的真好看。袁先生也明白了女孩婉拒的意思。收回了扇子,再也没敢跟女孩提起自己的感情,怕二人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再后来,春去秋来,北方爆发了战乱,袁先生要赶赴参军,跟女孩告别,临走前把当初告白的折扇送给了女孩,跟她说折扇就放在她那保管,自己还会回来。
女孩天真懵懂的跟袁先生告别,不曾想袁先生这一走就没有回来。
参军的第三年,袁先生牺牲在了战场上,临死前拜托还活着的战友有机会的话把自己埋在能看到女孩所在园林的地方。
后来战争结束,战友几经辗转,把袁先生送到了姑苏,埋在了能看到园林的荒山上。
袁先生细细的摩挲着折扇,哑着声音跟张云雷他们说:“谢谢你们为我送来这个,请问牡丹她还在园林中吗?”
张云雷看着眼前红着眼眶颤抖的男人,问他:“这么多年,你怎么不去看看她。”
袁先生听完顿了一下,过了一会才开口说:“我走不开这方寸这地,能做到的只是遥遥望着园林的方向,而且我已经死了,没办法给她什么了,即使能离开,我也不敢跟她见面。还好当年跟她告白的时候她并没有答应,不然不是害苦她了,还好她只当我是友人。扇子我收下了,感谢二位,你们请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