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从社交推荐向机器推荐妥协了吗?(8)
很显然这不仅仅是文案上的变更,足以窥见视频号背后的打法上的主动求变。
我还记得在今年年初的公开课上,张小龙表示预判视频号的关注 : 朋友 : 推荐 VV 比会是 1 : 2 : 10。
他说“关注是最少的,是 1,朋友赞的,很累,但不得不看,不想错过,是 2,机器推荐,很适合人性,很舒服,是10。“
所以你看,小龙先生对视频号的未来期待也是机器算法推荐才是主导,叠加的社交推荐因子对于内容推荐的影响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弱。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另一方面,从业务层面讲,机器推荐的方式更易于平台侧进行流量的分发或精准投放爆款视频,这不是与抖音的套路如出一辙吗?
内容为王、爆款为王,这意味将来没有用户会关心内容创作者是谁,用户也无需知道是谁,虽然听起来扎心,但事实证明,人性如此(真相都是如此丑陋)。
所以,视频号从半屏视图全量切换至全屏沉浸式体验视图,虽然只是看上去的交互方式和体验的改变,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
视频号从社交推荐开始向算法推荐妥协
最后,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我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时,选择了“仅聊天”,那么我在视频号里的行为,比如点赞,会出现在他的视频号里吗?
反之亦然。
我还记得在今年年初的公开课上,张小龙表示预判视频号的关注 : 朋友 : 推荐 VV 比会是 1 : 2 : 10。
他说“关注是最少的,是 1,朋友赞的,很累,但不得不看,不想错过,是 2,机器推荐,很适合人性,很舒服,是10。“
所以你看,小龙先生对视频号的未来期待也是机器算法推荐才是主导,叠加的社交推荐因子对于内容推荐的影响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弱。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另一方面,从业务层面讲,机器推荐的方式更易于平台侧进行流量的分发或精准投放爆款视频,这不是与抖音的套路如出一辙吗?
内容为王、爆款为王,这意味将来没有用户会关心内容创作者是谁,用户也无需知道是谁,虽然听起来扎心,但事实证明,人性如此(真相都是如此丑陋)。
所以,视频号从半屏视图全量切换至全屏沉浸式体验视图,虽然只是看上去的交互方式和体验的改变,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
视频号从社交推荐开始向算法推荐妥协
最后,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我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时,选择了“仅聊天”,那么我在视频号里的行为,比如点赞,会出现在他的视频号里吗?
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