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南巡只是为了游山玩水?(7)
对待文人,乾隆的手段也相当高明。我们都知道,历代皇帝大多都是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人,乾隆皇帝也不例外,而这些正是文人之所好,每到一处,乾隆皇帝都会写一些诗词,作一些画,然后把这些作品赏赐给当地的文人们。面对皇帝的赏赐,人们当然是受宠若惊,而皇帝的赏赐又恰恰是文人们喜好的东西,这就自然拉近了与文人之间的关系。除了书画题词,乾隆皇帝在巡幸的路上还设置了选拔官员的考试,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文人墨客可以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直接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当上官。通过这种选拔官员的考试,乾隆皇帝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他的确选拔出了一些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提高了自己在江南汉族文人心中的威望。总之,乾隆皇帝在对待文人时,主要还是以拉拢为主。
当然了,在治理商人和文人的问题上,乾隆皇帝并不希望他们任何一方能够一支独大,因为商人们的势力一旦变大,势必会引起一些腐败的问题,加重官商勾结。而文人们的势力一旦变大,将会直接威胁到皇权的影响力。因此,乾隆皇帝就使出了杀手锏。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风气是重文轻商的,在传统的文人眼里,商人是很不入流的,而商人又竭尽全力想要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乾隆皇帝就是利用这一点,将商人和文人紧紧拉拢到自己身边,同时也拉近了商人和文人间的距离。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加依赖皇权。
总体来说,乾隆皇帝南巡的政治意义在于,一方面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对商人体系和文人体系进行了整顿,其目的还是扩大满清政府和皇权的影响力。
接着,我们来看第四部分:乾隆皇帝巡幸的意识形态。所谓意识形态,其实就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皇帝的巡幸无论是对朝廷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每当皇帝准备出巡时,总是会有汉族文臣站出来反对。
我们的康熙皇帝就遇到了这样的遭遇。
1668年,康熙第一次提出南巡,众多汉族文臣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甚至用酸腐陈旧的观点掉起了书袋子,他们说,皇帝出巡就是单纯的玩乐,而圣明的帝王不应该为了玩乐而荒废国事。甚至还列举了巡幸路上可能遭遇的危险,包括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死在巡幸路上的事。作为一国之主,康熙皇帝怎能不顾社稷的安危而以身犯险呢?迫于舆论的压力,康熙皇帝只好取消了那次南巡的计划,并且嘉奖了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
当然了,在治理商人和文人的问题上,乾隆皇帝并不希望他们任何一方能够一支独大,因为商人们的势力一旦变大,势必会引起一些腐败的问题,加重官商勾结。而文人们的势力一旦变大,将会直接威胁到皇权的影响力。因此,乾隆皇帝就使出了杀手锏。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风气是重文轻商的,在传统的文人眼里,商人是很不入流的,而商人又竭尽全力想要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乾隆皇帝就是利用这一点,将商人和文人紧紧拉拢到自己身边,同时也拉近了商人和文人间的距离。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加依赖皇权。
总体来说,乾隆皇帝南巡的政治意义在于,一方面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对商人体系和文人体系进行了整顿,其目的还是扩大满清政府和皇权的影响力。
接着,我们来看第四部分:乾隆皇帝巡幸的意识形态。所谓意识形态,其实就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皇帝的巡幸无论是对朝廷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每当皇帝准备出巡时,总是会有汉族文臣站出来反对。
我们的康熙皇帝就遇到了这样的遭遇。
1668年,康熙第一次提出南巡,众多汉族文臣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甚至用酸腐陈旧的观点掉起了书袋子,他们说,皇帝出巡就是单纯的玩乐,而圣明的帝王不应该为了玩乐而荒废国事。甚至还列举了巡幸路上可能遭遇的危险,包括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死在巡幸路上的事。作为一国之主,康熙皇帝怎能不顾社稷的安危而以身犯险呢?迫于舆论的压力,康熙皇帝只好取消了那次南巡的计划,并且嘉奖了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