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到底是不是爱迪生发明的?(3)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爱迪生的少年时代,看看这个时代伟人,有哪些惊为天人的表现。
爱迪生诞生的地方,是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米兰的一个小市镇。当时的米兰镇,是有名的小麦集散地。这个地方的小麦,经常会被运送至五大湖,其中包含富庶的休伦湖出口。有一家公司把航程从河口扩展了数公里,这样就可以通行载重为250吨的船只,如此这样,就可以加大小麦的出口。作为谷物的主要出口地,这里也就拥有了“西方敖得萨”之称,加上造船业的发达,这个小镇也变得十分繁华。
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2月11日,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1854年,也就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他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事。在伊利湖南岸,沿湖开始有铁路通车,这使米兰运河的商船生意大减,导致爱迪生父亲的屋瓦生意,无法再维持下去。于是,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那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上了猩红热,那是一种因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他病了很长时间,以至于人们都认为是这种疾病,导致了他终身耳聋。
爱迪生8岁开始上学,但仅仅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判定为“低能儿”,然后被撵出校门。至此,爱迪生的母亲成为他的“家庭教师”,也开启了他智慧的人生。得益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爱迪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同时,爱迪生还在母亲的指导下,阅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许多著作,其中还包括很多重要的历史书籍。爱迪生总是被书中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所吸引,而书中的真知灼见,潜移默化间也奠定了他天才的一生。
与当年老师判定的“低能儿”有着极大的反差,爱迪生9岁就已博览群书,就连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这类难度较大的书,他也能快速读懂。到了10岁,爱迪生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他甚至在自己家的地窖,参照教科书的内容来做实验。12岁,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以卖报为工作,每天辗转于休伦港和底特律之间,他除了卖报,还兼做水果和蔬菜的生意。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放弃去图书馆看书的机会。终于,钱攒够了,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可大家知道他的第一期周刊,是在哪里印刷的吗?答案是在列车上。小小年纪的他用自己赚到的钱,在行李车上建了一个化学实验室。虽然做实验方便了很多,但意外也时常伴其左右。有一次,他实验室的化学物品突然着火,这对列车造成了损失,列车长一气之下把他,连同他的实验器材全部扔下了车。
爱迪生诞生的地方,是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米兰的一个小市镇。当时的米兰镇,是有名的小麦集散地。这个地方的小麦,经常会被运送至五大湖,其中包含富庶的休伦湖出口。有一家公司把航程从河口扩展了数公里,这样就可以通行载重为250吨的船只,如此这样,就可以加大小麦的出口。作为谷物的主要出口地,这里也就拥有了“西方敖得萨”之称,加上造船业的发达,这个小镇也变得十分繁华。
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2月11日,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1854年,也就是爱迪生7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他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事。在伊利湖南岸,沿湖开始有铁路通车,这使米兰运河的商船生意大减,导致爱迪生父亲的屋瓦生意,无法再维持下去。于是,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那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上了猩红热,那是一种因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他病了很长时间,以至于人们都认为是这种疾病,导致了他终身耳聋。
爱迪生8岁开始上学,但仅仅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判定为“低能儿”,然后被撵出校门。至此,爱迪生的母亲成为他的“家庭教师”,也开启了他智慧的人生。得益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爱迪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同时,爱迪生还在母亲的指导下,阅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许多著作,其中还包括很多重要的历史书籍。爱迪生总是被书中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所吸引,而书中的真知灼见,潜移默化间也奠定了他天才的一生。
与当年老师判定的“低能儿”有着极大的反差,爱迪生9岁就已博览群书,就连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这类难度较大的书,他也能快速读懂。到了10岁,爱迪生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他甚至在自己家的地窖,参照教科书的内容来做实验。12岁,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以卖报为工作,每天辗转于休伦港和底特律之间,他除了卖报,还兼做水果和蔬菜的生意。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放弃去图书馆看书的机会。终于,钱攒够了,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可大家知道他的第一期周刊,是在哪里印刷的吗?答案是在列车上。小小年纪的他用自己赚到的钱,在行李车上建了一个化学实验室。虽然做实验方便了很多,但意外也时常伴其左右。有一次,他实验室的化学物品突然着火,这对列车造成了损失,列车长一气之下把他,连同他的实验器材全部扔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