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曾经,鬼还不是鬼(3)
本被认为是病态的大眼睛,居然令人意想不到的有能力接收红外光。虽然在那小小鼩鼱的视野中,那只啮齿类仅仅是一块糊到只有几百像素的朦胧光斑,但这,无疑是个开始。
它不会想到,数千万年后,它的子孙后代会彻底改变夜的颜色——
众生们,在这猩红之夜中颤抖吧!
【注释】
1.红外线热成像原理:
物体表面温度如果超过绝对零度即会辐射出电磁波,随着温度变化,电磁波的辐射强度与波长分布特性也随之改变,波长介于0.75μm到1000μm间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而人类视觉可见的“可见光”介于0.4μm到0.75μm。地球上的常温物体自身辐射出的电磁波就是红外线,人类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制造了红外线热像仪。直到今天,红外夜视仪仍是所有夜视仪中性能最优良的一种。用于打猎的热像仪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千米以外的野猪。
在文中提到的鼩鼱后续的演化中,其视觉细胞变得愈发适合处理红外光谱,外在体现就是对物体的温差越来越敏感。而且我们知道,只要是一只活的动物,其体温和环境是很难做到完全相同的,哪怕是变温动物也会尽量通过各种方式让体温维持在最适合生物体内生化反应进行的温度区间内,只是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能做到与外温相同。因此可以认为绝大多数动物都无法在红外视觉面前遁形。
而不同材质的物体即便处于同一环境中,由于比热容不同,其温度也必然会有差异,因此红外视觉在陆地上是能够辨识地形的,不会影响物种的日常生活。
很多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未来鼩鼱的热感应技能类似蝮蛇的颊窝,但要注意,眼睛属于光敏器件,也就是“热视力”,而蝮蛇的颊窝则是热敏器件,这在原理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颊窝感应的是热量,仅被用于近距离辅助捕猎,而热视力是直接捕捉光源,因此热视力不管是精确度还是适用范围都比蝮蛇的热感应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