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先生《示众》的丢丢感想
(《示众》小说原文载自1925年4月13日《语丝》周刊第22期)
鲁迅先生自己曾说:“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从《狂人日记》的狂人,到《祝福》的祥林嫂心中,从一个个蓝皮阿五,红鼻子老拱,到之乎者也的孔乙己,精神胜利的阿Q,先生写了许多的“人”,读来读去,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受,每一篇都能挖掘出新的东西,每一个“人”都能扩出深的内涵,可我却独独喜欢读这篇《示众》,这里的“人”统统地被模糊掉了,是甚么地方的,甚么样的肖像,甚么都没有,只有一些些一排排灰色的人影似的样子,所写所记的,也只是一个个看热闹的“人”参与的一场充斥着恶浊与愚蠢的示众,可就是这仿佛没有一个主人公的文章,带给我的感受却是最为深刻。
故事发生的地方乃是“首善之区”,平平常常的酷热的午后,没有生气与活力,懒懒散散和寂静是街道的主流,即使是“--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铜钵声,也只是转瞬而逝的勾一勾念想,这便是“示众”开场前的寂寞,在这烈日下,没有人愿意直面太阳的灼烧,仅仅有车夫在“默默地前奔”,可这“寂静”却转瞬被打破,随着巡警和示众者的到来,“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一个又一个人挤挤挨挨地围过来,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堆没用的话,看着自己和不认识的别人,表面看来,小说的故事情节,简单的就像是一篇纯纯因无聊而记录的流水账,从一场“示众”,到另一场“示众”,简单的时空顺序描摹了示众的场景,而在这无趣故事的背后,才是“示众”的精彩。一个个人物,只有大致意义上的轮廓,可是将他们具体的代入,便是大社会下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卖包子的胖小孩,一边做着本无意义,缺乏真实的工作(卖冷包子却要喊热包子),另一方面也庸于怠惰,见到有示众可看便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这大抵便是一些平日里无所事事,写几篇不知何物的“文人”,而见风波一起,便哄上浪头,写一写符合“大流”的东西以求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