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他们凭什么成功?(4)
A组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自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一半人的父亲有大学文凭(在那个时代还非常罕有),而C组人中有https://wimgs.ssjz8.com/upload/1/3的父亲在八年级时就已经辍学。C组孩子的天赋被浪费了,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帮助孩子获得应对社会的经验的社群,也就是能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父母。
有这样一种能力:“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即为人处世的能力(或者说情商),我们将其称之为“实践智力”,对应的,我们将智商称为逻辑能力。
一个人要在社会中取得成就,这两种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逻辑能力是天生的,那实践智力从何获得呢?答案正是家庭教育。
中产家庭的父母可以在培养孩子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他们培养孩子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低收入家庭更倾向于让孩子自然成长。
这两种模式并非有孰优孰劣,但中产家庭的孩子显然在实践智力上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而特曼的实验表明,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就中,实践智力或许扮演着比逻辑能力更重要的角色。
说到这里好像越讲越绝望了,一个人智商再高都不如生得好,不如生在一个好的时代,不如生在一个好的家庭,不如生在一个“良辰吉日”。别着急,我们还没有讲努力在个人成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人努力,甚至竭尽全力,确实可能不如另一个人运气好、命好。你可能用了几年能赚到一百万,但是有的人可以直接跟家里要一百万;你可能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想要在大城市买房落户,但是有的人就生在这座城市;你可能辛辛苦苦做视频,从不断更,但是一年的涨粉量没有别人一个视频吸的粉多。
这些我觉得都是正常的,要谈努力的作用,首先要正视它,没有必要将它神化,努力的的确确不是无所不能的,一个人再努力也不可能达成所有心愿,但努力依然有它存在的意义。
首先,要想成功,运气固然重要,努力同样也必不可少。
上面提到的比尔盖茨、乔伊,他们虽然都足够幸运能够在那个年代成为最早一批接触个人计算机的人,但他们无一不努力。事实上,他们的故事出现在本书第二章,而这章的标题是《10000小时法则》。
在这一章中提到了心理学家安德斯在柏林音乐学院的研究,他们将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们都有成为世界级演奏家的潜质;第二组是还不错的学生;第三组是一般的学生,他们被认为只可能在公立学校当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