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首三千01(红警2MOD心灵终结 “猎头者”战役同人小说)(3)
那是同盟国的“雷神”级空中炮艇群,铺得无边无际、叠得层耸错杂,像半天雷云一样沉沉压了过来,好似伦敦城的雾气弥漫着吞噬了整个英吉利海峡。
“战役失败!全军撤退!”通讯兵转身对着电台话筒传达了第一道撤退命令,从“雷神”炮艇上降下的聚能闪电风暴像一株株怪树一般闪耀跳变,照亮了他背后的大海。
我是在战地录像里看到加莱港撤退时这段影像的,那名战地记者也许憧憬过拍下苏维埃联军把红旗插上伦敦塔的历史性画面,但战役的走向显然不允许他再有此等遐想,真正使他在战地摄影集里留下一点儿足迹的,反而是这段中国人民远征军第二兵团在苏军进攻英伦三岛失利、盟军展开反登陆时紧急撤退的录影。很多人都没想到,那次战役的失败不仅仅标志着一次彻底歼灭盟军残部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更是引发后续一连串蝴蝶效应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世界大战导致了军事武装力量的急剧增长,而在全球各大战线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眩目的胜利反过来刺激了这种增长,这种“正反馈”式的“进化”使得苏维埃联盟迅速武装成了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这台机器如此强而有力,以至于当它输出力量的渠道被英吉利海峡封死之后,似乎就不得不将这股无处发泄的力量反作用到自身了。一致对敌、攻陷资本主义最后阵地的希望破灭之后,苏维埃联盟在各种偶然与必然的因素纠葛之下,把军事斗争的主要矛盾转往了内部。
扑朔迷离的黑枣镇心灵信标事件,是这座红色堡垒上出现的第一道裂痕;而中控鹿儿岛防区被那位将军同志亲自麾师攻陷,则标志着苏维埃大家庭里最有分量的两个成员彻底决裂;俟后人民解放军对俄罗斯科麦罗沃州核武基地的突袭固然令多方震动,但针对海参崴滨海边疆区的进攻失利,又注定了中俄这两个巨人之间的对抗必然演化成长期拉锯的零和博弈,而孤悬欧陆的中国人民远征军两支兵团,则无疑是这场棋局中处境最为危险的弃子,比邻而驻的俄国和南美同志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敌人,他们被迫整建制撤入俄、拉驻军相对不那么密集的西班牙境内,尔后便被那些追赶而来的“昔日同志”困在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切都是在短短数月之内发生的,彼时正是中国远征军最为焦头烂额的时期。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抵达那座远征军前哨站的。
滑降索从“基洛夫”空艇的底部船舱落下来,将西班牙山峦间深蓝色的夜直直劈作两片,成为了空艇与正下方那座前哨站之间唯一的连接。空艇悬停的位置低得吓人,那种沉重的压迫感营造出一种疯狂的错觉,就好像巨大的空艇乃至整片天空,都是由那根细细的滑降索支撑在大地上、随时都会坍轰下来一般。被飞艇巨影笼罩着的前哨站,如今是陷在子弹暴雨与敌军海洋中央的孤岛。营门口的两门自动哨戒机关炮腾腾冒着热烟有如砧上新淬的铁胎,黄铜弹壳流水样的从炮膛里流下来,弹链被不断改变指向的急速射拖曳成一道道曲度令人眩晕的长弧。苏俄红军与拉丁联盟军的步兵突击班组配合着小规模装甲纵队不断发起波浪攻势,弹链打碎那些动员兵的躯体时,就好像打在海浪上一样,前一波浪头刚刚碎落下去,后续的浪潮早已汹涌而上。悬停在上的空艇不断使用安装在腹部船舱两侧的几门大口径机关航炮向斜下方射击,轰震的炮火紧贴着前哨站外围的地面,激起像兵营上那座军人雕像一般高的尘土,随着尘土飞散到半空中的,是受阻的苏俄、拉丁士兵或坦克的残肢断体与装甲残片。
“战役失败!全军撤退!”通讯兵转身对着电台话筒传达了第一道撤退命令,从“雷神”炮艇上降下的聚能闪电风暴像一株株怪树一般闪耀跳变,照亮了他背后的大海。
我是在战地录像里看到加莱港撤退时这段影像的,那名战地记者也许憧憬过拍下苏维埃联军把红旗插上伦敦塔的历史性画面,但战役的走向显然不允许他再有此等遐想,真正使他在战地摄影集里留下一点儿足迹的,反而是这段中国人民远征军第二兵团在苏军进攻英伦三岛失利、盟军展开反登陆时紧急撤退的录影。很多人都没想到,那次战役的失败不仅仅标志着一次彻底歼灭盟军残部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更是引发后续一连串蝴蝶效应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世界大战导致了军事武装力量的急剧增长,而在全球各大战线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眩目的胜利反过来刺激了这种增长,这种“正反馈”式的“进化”使得苏维埃联盟迅速武装成了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这台机器如此强而有力,以至于当它输出力量的渠道被英吉利海峡封死之后,似乎就不得不将这股无处发泄的力量反作用到自身了。一致对敌、攻陷资本主义最后阵地的希望破灭之后,苏维埃联盟在各种偶然与必然的因素纠葛之下,把军事斗争的主要矛盾转往了内部。
扑朔迷离的黑枣镇心灵信标事件,是这座红色堡垒上出现的第一道裂痕;而中控鹿儿岛防区被那位将军同志亲自麾师攻陷,则标志着苏维埃大家庭里最有分量的两个成员彻底决裂;俟后人民解放军对俄罗斯科麦罗沃州核武基地的突袭固然令多方震动,但针对海参崴滨海边疆区的进攻失利,又注定了中俄这两个巨人之间的对抗必然演化成长期拉锯的零和博弈,而孤悬欧陆的中国人民远征军两支兵团,则无疑是这场棋局中处境最为危险的弃子,比邻而驻的俄国和南美同志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敌人,他们被迫整建制撤入俄、拉驻军相对不那么密集的西班牙境内,尔后便被那些追赶而来的“昔日同志”困在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切都是在短短数月之内发生的,彼时正是中国远征军最为焦头烂额的时期。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抵达那座远征军前哨站的。
滑降索从“基洛夫”空艇的底部船舱落下来,将西班牙山峦间深蓝色的夜直直劈作两片,成为了空艇与正下方那座前哨站之间唯一的连接。空艇悬停的位置低得吓人,那种沉重的压迫感营造出一种疯狂的错觉,就好像巨大的空艇乃至整片天空,都是由那根细细的滑降索支撑在大地上、随时都会坍轰下来一般。被飞艇巨影笼罩着的前哨站,如今是陷在子弹暴雨与敌军海洋中央的孤岛。营门口的两门自动哨戒机关炮腾腾冒着热烟有如砧上新淬的铁胎,黄铜弹壳流水样的从炮膛里流下来,弹链被不断改变指向的急速射拖曳成一道道曲度令人眩晕的长弧。苏俄红军与拉丁联盟军的步兵突击班组配合着小规模装甲纵队不断发起波浪攻势,弹链打碎那些动员兵的躯体时,就好像打在海浪上一样,前一波浪头刚刚碎落下去,后续的浪潮早已汹涌而上。悬停在上的空艇不断使用安装在腹部船舱两侧的几门大口径机关航炮向斜下方射击,轰震的炮火紧贴着前哨站外围的地面,激起像兵营上那座军人雕像一般高的尘土,随着尘土飞散到半空中的,是受阻的苏俄、拉丁士兵或坦克的残肢断体与装甲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