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看完《活着》像经历一场大手术,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2)
余华简短有力的语言,像一把银光闪闪的手术刀,把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等大时代背景下底层人们的生活解剖。他一刀一刀,将人性无情撕开,把孤寂、苦难、死亡,人类的承受能力展示给世人。就像他作为牙医,将病人坏掉的牙一一拔除。
通常许多作家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文学根据地”,比如鲁迅的鲁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贾平凹的秦岭等。然而余华除了《在细雨中呼喊》提到南门外,其他作品则很少重复自己的“根据地”。为便于理解,打个比方吧,他小说的很多故事,既可以发生在中国的南方或北方,还可以发生在韩国、美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但这并不影响《活着》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还与《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他因为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他就是这样奇特,如同他的小说。
我们先宕开一笔,时光回溯到1994年——
这一年时逢世界电影百岁诞辰,全世界的优质影片呈井喷式爆发,也被影迷们称为“电影奇迹年”。譬如国外有《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赎》等,国内有《国产凌凌漆》《东邪西毒》《精武英雄》《赌神2》.....就算放到现在来看,每一部电影,都是响当当的流传,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可谓是大牌云集、群英荟萃,同时也成了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
在这里,不得不提另一部经典作品:即于1994年6月30日上映的电影《活着》。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该片豆瓣评分仍然高达9.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