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敬中了进士为什么还出家?你看他童年都经历了什么(4)
对于压抑多年的贾敬来说,自由就意味着放纵。以宁国府之富贵,什么吃喝玩乐享受不到呢?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不会上瘾呢?到朝廷做官远没有自家享乐舒服,所以,守丧结束之后,贾敬便可能找些借口,不愿做官了。
形成讨好型人格的人,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往往有一种过度补偿的心理。贾敬童年过得太压抑,因此对自己的儿子就太放纵。“这珍爷那肯读书,只是一味高乐不已,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人敢来管他”。
甚至在操办秦可卿葬礼的时候,贾敬还是不管,贾珍才胆大包天,恣意奢华,为秦可卿用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板,根本不听贾政的劝。而这件事,可能就是日后清算贾氏一族时罗列的大罪之一。
一代人失败的童年教育,如同火烧连营,影响了两三代人的人生。多年之后,站在天香楼上系白绫的秦可卿,大概怎么也想象不到,贾代化当年打在贾敬身上的板子,穿越时光,纠葛了无数血泪,以一种更残酷的方式,打在了自己身上,化作玉颈上的几丝勒痕。宿孽总因情啊!
《红楼梦》是本常读常新的书,贾敬自己经历的童年教育,和对贾珍进行的童年教育,恰是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浏览新闻,时不时地会出现些“虎妈”式教育的报道;听听闲聊,又有太多溺爱孩子没有限度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