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
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衿儿微微一笑:人生得一知己,此生无悔。华贵妃和淑妃对视一眼后,淑妃开口了:“皇后娘娘想做什么,我和姐姐还是略知一二的,我们会当不知道,全力配合娘娘。但只一点,事成之后,不的伤害我们的族人和孩子们。”
“本宫不屑对无辜之人下手。大家都在深宫,手里都不干净。”
“那就先谢谢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