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3)
2023-06-13 来源:百合文库
孙长宁早巳刨根问底地知道了他的底细。梁老师是从北京来的。他为什么会到这遥远的森林里来呢? 因为他是 “黑线人物”;因为他积极地搞了十七年的“文艺黑线专政”:他有罪,他是被送来劳动改造的。他有一种难以治愈的、叫做“癌”的病症。
他曾问爸爸:“什么是‘黑线人物’?”
“……”
“什么叫‘文艺黑线专政’?”
“……”
“他是个坏蛋?”
“胡说八道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坏蛋……眼下什么全都拧了个儿,好的成了坏的,坏的成了好的!”
“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爸爸生气了。孙长宁也胡涂了,他也不去想了。反正爸爸跟梁老师好,梁老师就不会是坏蛋。因为爸爸是好人,而好人是不会和坏蛋好的。这一点孙长宁很清楚:
“他怎么不回北京治那个病去呢?”
“他不愿意!”孙长宁又不懂了,还有得了重病不治,而活活等死的人?
“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他非得认罪,投降,出卖,陷害别人,人家才让他回去治病!”
“那……”孙长宁问不下去了。即使在孩子概念里,投降、叛徒也是最可耻的。
孙长宁对梁老师的最早的感情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宁死也不当叛徒。
孙长宁从掌声和笑声中清醒过来。人们舒展、活动着四肢,重又开始劳动去了。只有他痴痴地站在梁老师的面前,既不走开,也不讲话。其实,他心里有许多话在翻腾着,可是他找不出一句话来表达这片笛声在他心里引起的共鸣,他的眼睛充满了复杂而古怪的神情:好像失去了什么,却又得到了什么。
这片在生活里偶然出现的笛声,使他丢掉了孩子的蒙昧——多么可爱的孩子的蒙昧!而自小在大自然里感受到的,那片混沌、模糊、不成形的音响,却找到了明晰的形象。在这许多热情、粗犷的听众里,却只对孙长宁成为一种必然,仿佛他久已等待着这片笛声。
梁老师被他的神情深深地触动了。问道: “你喜欢吗?”
他点点头。又何须说呢?
梁老师特地为他演奏起来。孙长宁的心重又被激动着,还是说不出一句话来。他苦恼了,皱着自己的眉头:突然,像是受到了什么启示,他噘起嘴唇,用口哨把梁老师吹过的乐曲中的几个小节重复了出来。他的脸立时放出光彩。这口哨比什么语言都更能表达他心里的感受。
他曾问爸爸:“什么是‘黑线人物’?”
“……”
“什么叫‘文艺黑线专政’?”
“……”
“他是个坏蛋?”
“胡说八道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坏蛋……眼下什么全都拧了个儿,好的成了坏的,坏的成了好的!”
“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爸爸生气了。孙长宁也胡涂了,他也不去想了。反正爸爸跟梁老师好,梁老师就不会是坏蛋。因为爸爸是好人,而好人是不会和坏蛋好的。这一点孙长宁很清楚:
“他怎么不回北京治那个病去呢?”
“他不愿意!”孙长宁又不懂了,还有得了重病不治,而活活等死的人?
“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他非得认罪,投降,出卖,陷害别人,人家才让他回去治病!”
“那……”孙长宁问不下去了。即使在孩子概念里,投降、叛徒也是最可耻的。
孙长宁对梁老师的最早的感情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宁死也不当叛徒。
孙长宁从掌声和笑声中清醒过来。人们舒展、活动着四肢,重又开始劳动去了。只有他痴痴地站在梁老师的面前,既不走开,也不讲话。其实,他心里有许多话在翻腾着,可是他找不出一句话来表达这片笛声在他心里引起的共鸣,他的眼睛充满了复杂而古怪的神情:好像失去了什么,却又得到了什么。
这片在生活里偶然出现的笛声,使他丢掉了孩子的蒙昧——多么可爱的孩子的蒙昧!而自小在大自然里感受到的,那片混沌、模糊、不成形的音响,却找到了明晰的形象。在这许多热情、粗犷的听众里,却只对孙长宁成为一种必然,仿佛他久已等待着这片笛声。
梁老师被他的神情深深地触动了。问道: “你喜欢吗?”
他点点头。又何须说呢?
梁老师特地为他演奏起来。孙长宁的心重又被激动着,还是说不出一句话来。他苦恼了,皱着自己的眉头:突然,像是受到了什么启示,他噘起嘴唇,用口哨把梁老师吹过的乐曲中的几个小节重复了出来。他的脸立时放出光彩。这口哨比什么语言都更能表达他心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