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洲(14):波苏停战,板鸭乱起
1936年3月7日,苏联军队达到了沙皇军队曾抵达过的城市——克拉科夫,这座几遭易手的城市,但苏联军队不能再前进了。
在1936年3月5日,芬兰与德国经过几次电报交流,达成了共识——苏联绝对不能向西方再前进扩张哪怕一公里;于是次日,芬兰电告苏联方面,如果苏联执意再向波兰方面进攻,那么自1919年以来芬兰坚持的不对列宁格勒构成威胁的承诺将报废;同时,芬兰将租借瑞典的海防舰艇——装备了2座三联装380mm的2万余吨的近海艇,共两艘,将搭配大量鱼雷艇将苏联波罗的海的舰艇送进海底,同时芬兰还暗示德国的潜艇部队已经完成了训练——谁知道是谁家的潜艇将苏联的军舰送进海底的呢?
迫于压力以及英法的经济封锁政策,苏联在无法从外界拿到任何补给与武器的情况下面对芬兰的威胁只得派出举着白旗的使者去找弗拉季斯拉夫希科尔斯基(波兰现任总统)签订城下之盟。
布琼尼是负责与莫洛托夫共同签订《克拉科夫条约》的军方代表,当他看到这份仅仅赔偿300万美元的不割地条约时,几乎拿不稳手中的烟斗——苏维埃为了这场战争,几乎付出了将近两亿美元的代价,最后没能收复俄罗斯哪怕一分一毫的波兰领土,而波兰人的依仗仅仅不过只是一个刚刚从俄罗斯脱离不过二十年的小国芬兰以及德国的一点点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