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的时代(5)
2046年,乌克兰的代表于布鲁塞尔正式签订加入泛大洋的协议,而白俄罗斯也表示即将跟进乌克兰的行动。协议的签订导致东欧局势极度恶化,作为对苏军地面部队进入乌克兰的回应,泛大洋国家共同在第聂伯河沿岸发起代号“冬季守望者”联合军事演习,在泛大洋的联合军事演习中,新苏联武装力量派遣了侦察力量对泛大洋的行动进行监视,而联合部队与苏军地面部队在边境地带的摩擦并最终导致交火,英军第7装甲旅与苏军近卫装甲旅在目视距离上的遭遇导致双方的判断失误,并爆发了小规模交火,英军指挥官遂派出一个竞争者1装甲中队前去掩护步兵撤退,时任中队指挥官Waller·Blackburn面对苏军的追击下达了歼灭指令。在30分钟的交火中,苏军的2个T-90坦克连被彻底摧毁。剩余的步兵部队则被英军装甲步兵全部歼灭。与此同时,法德空军的幻影4500战机共击落了6架前来支援的MIG-37战斗机。
2046年11月,新苏联以此为借口对联合体与NATO宣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由于双方对于热核武器的谨慎使用态度,交战双方的作战完全以常规武器的交战为主。但在苏军展开海基核打击后,2045年4月17日,英国皇家海军与美国海军在北海与地中海对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与摩尔曼斯克、叶卡捷琳堡等重要地区、核基地与工业区域展开了海基核打击,由于发射距离的缩短,这些惯性制导的三叉戟D5导弹在10-15分钟内便击中了目标,导致新苏联大量人口与物质上的损失。随后而来的陆基核打击与空基核打击则进一步破坏了东欧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凭借强大的科技力量,泛大洋部队在战争的各条战线上都保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在战争的整个阶段,泛大洋始终占据有空中与海上优势。F-42战机的出现以及联合体军方完善的指挥系统与矩阵防御系统的散布,导致了习惯于依靠导弹进行长距离打击的苏军舰队的迅速溃败。到2047年时,新苏联不得不承认,“战争已经失败了。”
由于先前战斗的巨大损伤,英美武装部队接替东欧军队的防线,承担了在乌克兰的主要防御任务。面对数量远超己方数倍的苏军进攻,联军使用拌线战术,不断后撤同时削弱苏军的进攻力量,同时在敖德萨、文尼察与日托米尔利用局部优势战线主动反击以攻为守,歼灭从乌克兰方向入侵的苏军近卫部队,这场导致40万苏军死亡,而负责日托米尔行动的联军仅付出不到8万人的伤亡。
尽管NATO武装部队有效的阻却了苏军的第一波攻势,但作为乌克兰防御主力的德国联邦国防军,波兰军队,乌克兰军队等欧联军队在初期苏军数倍于己的进攻之下损失惨重,但最终泛大洋联军依然成功将苏军阻挠在维斯瓦河,匈牙利-奥地利边境,捷克与斯洛伐克西部。并在华沙形成一个突出部,与苏军陷入到僵持状态。2047年4月,苏军发动海王星行动,意图突破到奥得河防线,威胁柏林。作为缓解南方战线的对策,在欧洲联军的机动防御与顽强作战下,苏军的攻势被遏制在奥得河一线,2047年9月份,捷克-匈牙利方面联军与增援美军发动通往“启明星”作战,北部德波联军发动代号为风暴的行动,英军同时在白俄罗斯南部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旨在击溃苏军西部战区部队,并于里夫韦地区摧毁苏军在乌克兰的侧翼。